预警播报

主页 >> 专题活动 > 预警播报 > >> 宁波市知识产权协会8月预警信息

宁波市知识产权协会8月预警信息

点击:500 2025-10-11 10:19:29

(一)经贸预警信息提示  

1、南非对进口耐腐蚀厚钢卷发起保障措施调查
          2025年7月31日,WTO保障措施委员会发布南非代表团向其提交的保障措施通报。2025年7月25日,应南非生产商申请,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ITAC)(代表南部非洲联盟-SACU,SACU包含国家为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莱索托及斯威士兰5国)发布公告,对进口耐腐蚀厚钢卷发起保障措施调查。涉案产品的南非税号为7210.61.40、7210.61.90、7210.49.40、7210.49.50、7210.49.90、7225.92.45、7225.92.55和7225.92.90。本案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
2、泰国对涉华聚酰胺薄膜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年7月30日,泰国商业部外贸厅发布公告称,应泰国国内企业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的聚酰胺薄膜发起反倾销调查。本案涉及泰国海关编码3920.92.10项下的产品。
3、欧盟对华聚酰胺纱线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年7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应the Ad Hoc Coalition of European Producers of Yarnsof Polyamide于2025年6月16日提出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酰胺纱线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的欧盟CN编码为5402 31 00、5402 45 00、5402 51 00和5402 61 00。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本案初裁预计将于7个月内作出,最长不超过8个月。
4、美国ITC发布对鼻部装置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鼻部装置及其组件(调查编码:337-TA-1444)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14日作出的初裁(No.14)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本案对列名被告美国Michael Todd Beauty LP d/b/a Spa Sciences的调查。
5、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钨珠双反产业损害终裁
         2025年8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对进口自中国的钨珠(Tungsten Shot)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认定被主张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的涉案产品对美国产业建立造成了实质阻碍。基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肯定性终裁,美国商务部将对上述涉案产品颁布反倾销和反补贴征税令。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9306.29.0000项下产品。
6、墨西哥对涉华环氧大豆油作出反倾销初裁
         2025年8月5日,墨西哥经济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和巴西的环氧大豆油作出反倾销肯定性初裁,初步裁定中国生产商/出口商均适用1.71美元/千克的临时反倾销税;巴西生产商/出口商适用0.13~1.16美元/千克的临时反倾销税。涉案产品的TIGIE税号为1518.00.02和3812.20.01。措施自公告发布次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四个月。
         7、美国ITC发布对用于液晶显示器的玻璃基板及其下游产品和制造此类基板的方法II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用于液晶显示器的玻璃基板及其下游产品和制造此类基板的方法II(调查编码:337-TA-1441)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15日作出的初裁(No.24)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本案对列名被告中国广东HKC Corporation Ltd. of China惠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香港HKC Overseas Ltd. of China的调查。
8、美国ITC正式对可穿戴脑电图设备及其系统及其组件启动337调查
         2025年8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可穿戴脑电图设备及其系统及其组件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458)。
9、美国ITC发布对机动自平衡车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机动自平衡车(调查编码:337-TA-1440)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17日作出的初裁(No.15)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本案对列名被告中国广东Dongguan Saibotan Nengyuan Keji Co., Ltd. d/b/a “Gyroor US,” Guangdong, China东莞市赛博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别称疆游美国)、中国广东Gyroor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d/b/a Gyroor, Guangdong, China、中国广东Shenzhen Chitado Technology Co., Ltd. d/b/a Gyroor, Guangdong, China深圳车泰斗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别称疆游)的调查。
10、欧盟对华高压无缝钢瓶作出反倾销初裁
         2025年8月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高压无缝钢瓶作出反倾销肯定性初裁,初步裁定浙江威能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Zhejiang Winner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Co.,Ltd.)临时反倾销税为63.2%、天津天海高压容器有限责任公司(Tianjin Tianhai High Pressure Container Corp., Ltd.)、江苏天海特种装备有限公司(Jiangsu Tianhai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宽城天海压力容器有限公司(Kuancheng Tianhai Pressure Container Co., Ltd.)临时反倾销税均为90.3%、非抽样合作企业临时反倾销税为73.8%、其他企业临时反倾销税为118.0%。涉案产品的欧盟CN(Combined Nomenclature)编码为ex 7311 00 11、ex 7311 00 13、ex 7311 00 19 、ex 7311 00 30和ex 8424 10 00(TARIC编码为7311 00 11 15、7311 00 11 80、7311 00 13 15、7311 00 13 80、7311 00 19 15、7311 00 19 80、7311 00 30 15、7311 00 30 80、8424 10 00 11和 8424 10 00 21)。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利益相关方应于公告发布次日起5个自然日内提交听证会申请、15个自然日内提交案件评述意见。
11、美国ITC正式对预拉伸合成纤维编发及其包装(II)启动337调查
         2025年8月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预拉伸合成纤维编发及其包装(II)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457)。
12、美国ITC正式对移动蜂窝通信设备启动337调查
         2025年8月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移动蜂窝通信设备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456)。
13、美国对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第二次双反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8月1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第二次反倾销和反补贴日落复审调查,对进口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涉案产品发起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与此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上述涉案产品发起第二次反倾销和反补贴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调查,审查若取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的实质性损害是否将继续或再度发生。利益相关方应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日内向美国商务部进行应诉登记。利益相关方应于2025年9月2日前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回复意见,并最晚于2025年10月10日就该案回复意见的充分性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评述意见。
14、外国企业对特定智能电视提起337调查申请
         2025年8月4日,美国Cerence Operating Company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及销售的特定智能电视(Certain Smart Televisions)违反了美国337条款。
15、印度继续对涉华黑色墨粉征收反倾销税
         2025年8月4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发布第26/2025-Customs(ADD)号通报称,接受印度商工部于2025年5月6日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黑色墨粉(Black Toner in powder form)作出的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建议,决定继续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具体如下:中国大陆生产商邯郸汉光办公自动化耗材有限公司(Handan Hanguang OA Toner Co., Ltd.)和中船重工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G Technologies Co., Ltd.)的反倾销税均为1167美元/吨、中国大陆其他生产商为1458美元/吨,马来西亚生产商的反倾销税为1568美元/吨,中国台湾地区生产商的反倾销税为159美元/吨。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3707项下的产品。以下产品不适用于本案的反倾销措施:彩色墨粉、MICR墨粉(支票印刷专用墨粉)、原始设备制造商印刷设备用进口墨粉、墨粉盒用墨粉以及液体墨粉。措施自本通报发布于官方公报之日起生效。
16、美国对三氯异氰尿酸作出第二次反补贴日落复审终裁
         2025年8月4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进口自中国的三氯异氰尿酸作出第二次反补贴快速日落复审终裁:若取消本案的反补贴税,将导致中国涉案产品的补贴以14.11%-32.58%的税率继续或再度发生。
17、美国ITC发布对充电电池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充电电池及其组件(调查编码:337-TA-1421)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3日作出的初裁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对列名被告美国Clean Republic SODO LLC of Seattle, WA(初裁No.34)、列名被告美国MillerTech Energy Solutions LLC of Middlefield, OH(初裁No.35)、列名被告中国广东Shenzhen Fbtech Electronics LTD. of China深圳市朗泰沣电子有限公司(初裁No.36)、列名被告中国广东Shenzhen LiTim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China(初裁No.35)的调查。
18、美国对聚酯薄膜发起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8月1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和阿联酋的聚酯薄膜发起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与此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进口自中国和阿联酋的聚酯薄膜发起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调查,审查若取消现行反倾销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的实质性损害是否将继续或再度发生。利益相关方应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日内向美国商务部进行应诉登记。利益相关方应于2025年9月2日前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回复意见,并最晚于2025年10月10日就该案回复意见的充分性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评述意见。
19、韩国对涉华碳钢及合金钢热轧板卷作出反倾销初裁
         2025年7月24日,韩国贸易委员会发布第2025-15号公告(案件调查号23-2024-11),对原产于中国和日本的碳钢及合金钢热轧板卷(Hot-rolled Products of carbon steel or alloy steel)作出反倾销肯定性初裁,建议韩国企划财政部对涉案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其中,中国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Baoshan Iron & Steel Co., Ltd.)及其关联企业及出口商为29.89%,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Bengang Steel Plates Co.,Ltd.)及其关联企业及出口商为28.16%,大连宇浩香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Dalian Woo Ho Hongkong International Trading Ltd.)、锋睿国际(香港)有限公司(Sharpmax International Hongkong Co., Ltd.)、Sino Commodities International Pte., Ltd.及其出口商和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均为33.10%;日本生产商/出口商临时反倾销税为31.58~33.57%。本案涉及韩国税号7208.10.1000、7208.10.9000、7208.25.1000、7208.25.9000、7208.26.1000、7208.26.9000、7208.27.1000、7208.27.9000、7208.36.1000、7208.36.9000、7208.37.1000、7208.37.9000、7208.38.1000、7208.38.9000、7208.39.1000、7208.39.9000、7208.40.0000、7208.53.1000、7208.53.9000、7208.54.1000、7208.54.9000、7208.90.0000、7211.13.0000、7211.14.1000、7211.14.9000、7211.19.1000、7211.19.9000、7225.30.1000、7225.30.9010、7225.30.9091、7225.30.9092、7225.40.1000、7225.30.9099、7225.40.9092、7226.20.0000、7226.91.1000、7226.91.2000、7226.91.9000项下的产品,但不包括包覆、电镀或带涂层的热轧不锈钢板。
20、韩国对华单模光纤作出反倾销初裁
         2025年7月24日,韩国贸易委员会发布第2025-16号公告(案件调查号23-2025-1),对原产于中国的单模光纤(Single Mode Optical Fiber)作出反倾销肯定性初裁,建议韩国企划财政部对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Hengtong Optic-Electric Co., Ltd.)、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Joint Stock Limited Company)、杭州金星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Hangzhou Jinxingtong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Co Ltd.)及其关联企业和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均征收43.35%的临时反倾销税。本案涉及韩国税号9001.10.0000项下的产品,但不包括低损耗光纤束、光缆以及规格为G.652.D主要用于光学设备的单模光纤。
21、美国ITC发布对外国制造的半导体器件及其下游产品和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1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外国制造的半导体器件及其下游产品和组件(调查编码:337-TA-1443)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31日作出的初裁(No.36)不予复审,即基于申请方撤回,终止本案对美国注册专利号9,093,473第4项申诉的调查。
         22、美国ITC发布对用于液晶显示器的玻璃基板及其下游产品和制造此类基板的方法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用于液晶显示器的玻璃基板及其下游产品和制造此类基板的方法(调查编码:337-TA-1433)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21日作出的初裁(No.44)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本案对列名被告中国广东HKC Corporation Ltd. of China惠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香港HKC Overseas Ltd. of China的调查。
23、美国ITC发布对充电电池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充电电池及其组件(调查编码:337-TA-1421)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22日作出的初裁(No.38)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对列名被告美国Bass Pro Outdoor World LLC of Springfield, MO、美国Cabela’s LLC of Springfield, MO的调查,并对缺席被告中国广东Shenzhen Yichen S-Power Tech Co. LTD of China深圳市逸尘运动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建议救济措施,为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就上述建议措施和涉及到的公众利益等征求意见,书面材料不晚于2025年8月28日提交。
24、美国ITC发布对电子眼镜及其组件和相关充电设备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电子眼镜及其组件和相关充电设备(调查编码:337-TA-1423)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21日作出的初裁(No.28)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对列名被告美国Meta Platforms, Inc., Menlo Park, CA、美国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Menlo Park, CA、爱尔兰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Ireland Ltd., Dublin, Ireland、英国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UK Ltd., London, United Kingdom的调查。
25、美国ITC发布对无线前端模块及其下游设备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无线前端模块及其下游设备(调查编码:337-TA-1413)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30日作出的初裁(No.54)不予复审,即基于申请方撤回,部分终止本案对美国注册专利号8,717,101第17、18、20项申诉的调查。
26、美国ITC发布对外国制造的半导体器件及其下游产品和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外国制造的半导体器件及其下游产品和组件(调查编码:337-TA-1443)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21日作出的初裁(No.34)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用中国上海Lenovo (Shangha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f Shanghai, China、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Lenovo PC International Ltd. of Quarry Bay, Hong Kong、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Lenovo PC HK Ltd. of Quarry Bay, Hong Kong、中国广东Lenovo Information Products (Shenzhen) Co., Ltd. of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中国北京Lenovo Beijing Co., Ltd. of Beijing, China、美国Lenovo (United States) Inc. of Morrisville, North Carolina替代列名被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Lenovo Group Limited of China,并终止本案对列名被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Lenovo Group Limited of China的调查。
27、欧盟对华蜡烛作出反倾销初裁
         2025年8月1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蜡烛(Candles, Tapers and the like)作出反倾销初裁,初步裁定宁波旷世居家用品有限公司(Ningbo Kwung’s Home Interior & Gift Co., Ltd.)临时反倾销税为10.6%、宁波旷世智源工艺设计有限公司(Ningbo Kwung's Wisdom Art & Design Co., Ltd.)和安徽芬缘芳香科技有限公司(Anhui Fenyuan Aromatic Technology Co., Ltd.)临时反倾销税均为70.9%、青岛金王应用化学股份有限公司(Qingdao Kingking Applied Chemistry Co., Ltd.)临时反倾销税为57.5%、其他合作企业(详见原文附件)临时反倾销税为55.5%、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临时反倾销税为70.9%。涉案产品的欧盟CN(Combined Nomenclature)编码为3406 00 00。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公告自发布次日起生效。
28、欧盟对华缬氨酸作出反倾销初裁
         2025年8月1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缬氨酸(Valine)作出反倾销初裁,初步裁定希杰(沈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J (Shenyang) Biotechnology Co., Ltd.]临时反倾销税为32.2%、巴彦淖尔华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ayannur Hua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临时反倾销税为53.9%、其他合作企业(详见原文附件)临时反倾销税为42.8%、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临时反倾销税为53.9%。涉案产品的欧盟CN(Combined Nomenclature)编码为2922 49 85(TARIC编码为2922 49 85 87)。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公告自发布次日起生效。
29、巴西对华聚氯乙烯树脂发起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8月14日,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外贸秘书处发布2025年第63号公告称,应巴西国内企业Braskem S.A.和 Unipar Indupa S.A分别于2025年4月11日和2025年4月14日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聚氯乙烯树脂发起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涉案产品的南共市税号为3904.10.10。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30、日本对中国和韩国热镀锌钢带和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年8月13日,日本财政部发布公告,应日本国内制造商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日铁钢板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和淀川制钢所于2025年4月28日提出的申请,决定对原产于中国和韩国的热镀锌钢带和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的日本海关税号为7210.49、7212.30、7225.92和7226.99。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0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
31、墨西哥对华成人自行车启动反倾销调查
         2025年8月13日,墨西哥经济部发布公告称,应墨西哥行业协会 及墨西哥生产商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成人自行车启动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为轮径大于20英寸的2轮成人自行车,包括变速/无变速山地车、未组装的自行车和城市自行车,涉及TIGIE税号8712.00.05项下的产品,但不包括赛车/公路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墨西哥经济部可以对临时反倾销措施实施之日前90天内已向墨西哥报关的涉案产品追溯征收反倾销税。公告自发布次日起生效。
32、美国ITC发布对智能穿戴设备、系统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智能穿戴设备、系统及其组件(调查编码:337-TA-1398)作出337部分终裁:基于列名被告提出的复审动议和第三方提交的利益相关方意见,决定对本案进行复审,复审后确认本案存在侵权美国注册专利号11,868,178,申请方符合美国国内产业地位的经济要素要求,因此决定对未经许可经由六家列名被告及其关联进入美国的侵权产品发布有限排除令,对五家列名被告英国Ultrahuman Healthcare Ltd. of London, United Kingdom、印度Ultrahuman Healthcare Pvt. Ltd of Bengaluru, India、阿联酋Ultrahuman Healthcare SP LLC of Abu Dhabi, United Arab Emirates、美国RingConn LLC of Wilmington, DE、中国广东Shenzhen Ninenovo Technology Limited.发布禁止令,本案调查终止。
33、印度延长对华氟橡胶反倾销措施有效期
         2025年8月19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发布第29/2025-Customs(ADD)号通报称,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氟橡胶[Fluoroelastomers(FKM)]反倾销措施的截止日期由2025年11月27日延长至2026年2月26日(含)。涉案产品的印度海关税号为39045090、39046990、39049090、39046910。
34、美国作出玻璃纤维门板反补贴初裁
         2025年8月1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玻璃纤维门板(Fiberglass Door Panels)作出反补贴初裁,初步裁定中国企业补贴税率为59.17%—921.42%,具体税率详见下表。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2025年12月31日作出反补贴终裁。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3925.20.0010项下产品。
35、美国ITC发布对光伏干线总线电缆部件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光伏干线总线电缆部件及其组件(调查编码:337-TA-1438)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21日作出的初裁(No.19)不予复审,即部分批准申请方提出的动议,确定不存在专利不可执行性,因为有争议的隐瞒信息缺少“若非”重要性(but-for materiality),行政法官认为,在不可执行性的其他方面(包括严重的不当行为)和不洁之手方面确实存在重大事实问题,但否决了这些指控。
36、巴西终止对华雾化器反倾销调查
         2025年8月18日,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外贸秘书处发布2025年第64号公告称,应申请方的申请,终止对原产于中国的雾化器(葡萄牙语:nebulizadores)反倾销调查。本案涉及南共市税号9019.20.20项下的产品。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37、美国作出聚丙烯瓦楞箱反补贴初裁
         2025年8月18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聚丙烯瓦楞箱作出反补贴初裁,因无企业参与应诉,初步裁定中国企业补贴税率为199.60%,具体税率详见下表。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2025年11月12日作出反补贴终裁。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3923.10.9000项下产品。
38、澳大利亚延期发布对华钢筋反倾销复审基本事实报告和终裁建议
         2025年8月18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发布第2025/073号公告称,延期发布对进口自中国出口商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的直径小于等于50毫米的钢筋(Steel reinforcing bar)反倾销复审调查的基本事实报告和终裁建议。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预计将不晚于2025年12月10日完成本案调查的基本事实报告,不晚于2026年2月16日向澳大利亚工业与科学部长提交终裁报告。
39、印度对涉华腈纶纤维作出反倾销终裁
         2025年8月18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秘鲁和泰国的腈纶纤维(Acrylic Fibre)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对上述国家的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分别如下:中国为34-216美元/吨,泰国为56-236美元/吨,秘鲁为920美元/吨,征税详情见附表。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55013000、55033000、55063000和55033090项下的产品。
40、印度对涉华液态环氧树脂作出反倾销终裁
         2025年8月18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大陆、韩国、沙特阿拉伯、泰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液态环氧树脂(Liquid Epoxy Resins)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分别如下:中国大陆为37-258美元/吨,韩国为184-483美元/吨,泰国为119-331美元/吨,沙特阿拉伯为175美元/吨,中国台湾地区为115美元/吨。征税详情见附表。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39073010和39073090项下的产品。涉案产品不包括固体、半固体、溶液或水性环氧树脂和共混改性液态环氧树脂以及溴化溶剂型环氧树脂。
41、巴基斯坦对华精对苯二甲酸启动反倾销调查
         2025年8月16日,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发布第ADC70/2025/NTC/PTA号公告称,应巴基斯坦精对苯二甲酸的唯一生产商Lotte Chemical Pakistan Ltd.于2025年7月14日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精对苯二甲酸(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启动反倾销调查。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涉案产品的巴基斯坦税号为2917.3610。预计初裁将于立案之日起60~180天内作出。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42、美国作出临时钢制围栏反倾销初裁
         2025年8月1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临时钢制围栏(Temporary Steel Fencing)作出反倾销初裁,初步裁定中国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幅度为136.57%—187.69%(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136.57%—187.69%,具体税率详见下表)、中国全国统一税率为187.69%(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187.69%)。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7308.90.9590。
43、美国作出聚丙烯瓦楞箱反倾销初裁
         2025年8月2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聚丙烯瓦楞箱作出反倾销初裁,初步裁定中国全国统一税率为83.64%(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73.10%)。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3923.10.9000项下的产品。除另行延期外,反倾销终裁预计将于2025年11月12日与反补贴终裁合并作出。
44、美国作出渣罐双反终裁
         2025年8月2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渣罐(Slag Pots)作出反倾销终裁,裁定中国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率为294.43%(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278.81%)。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的渣罐作出反补贴终裁,裁定Chaeng Great Wall Steel Casting Co. Ltd.、UMECC Beijing Equipment Inc. Ltd.、Cast-Con Engineering GmbH & Co. KG、常州金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Changzhou Jinyuan Machinery Equipment Ltd., Co.)、Dawang Metals Co., Ltd.、GVA Krefeld GmbH、大连辽冶矿产有限公司(Liaoning Mineral a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洛阳中泰实业有限公司(Luoyang Zhongtai Industries Co., Ltd.)、汕头华兴冶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Shantou Huaxing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Co., Ltd.)、唐山鑫尼雅国际贸易有限公司(Tangshan Sinya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及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的补贴率均为226.16%。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7309.00.0090项下产品。
45、土耳其对华浸渍聚氨酯纺织品反倾销案启动反规避调查
         2025年8月25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5/23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浸渍聚氨酯纺织品启动反规避调查,审查原产于中国的涉案产品是否通过阿联酋、意大利和埃及转口至土耳其以规避反倾销税。涉案产品的土耳其税号为5903.20。
46、土耳其对华铰接链作出反规避终裁
         2025年8月25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5/20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铰接链作出反规避肯定性终裁,裁定原产于中国的涉案产品经由欧盟(西班牙除外)转口至土耳其以规避反倾销税,因此,决定对进口自欧盟(西班牙除外)的铰接链征收1200美元/吨反倾销税。涉案产品的土耳其税号为7315.11.90.00.11、7315.11.90.00.19、7315.12.00.00.11、7315.12.00.00.19、7315.19.00.00.00。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47、澳大利亚延期发布对华盘条反倾销日落复审基本事实报告和终裁建议
         2025年8月25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发布第2025/076号公告称,延期发布对进口自中国的盘条(Rod inCoil)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的基本事实报告和终裁建议。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预计将不晚于2025年12月10日完成本案调查的基本事实报告,不晚于2026年2月23日向澳大利亚工业与科学部长提交终裁报告。
48、美国ITC正式对车用儿童安全座椅启动337调查
         2025年8月2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车用儿童安全座椅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459)。
49、澳大利亚延期发布对华可互换夹紧螺栓夹头反倾销终裁
         2025年8月21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发布第2025/080号公告称,延期发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可互换夹紧螺栓夹头(Interchangeable Bolted Clipping System Clip Heads)反倾销终裁结果,预计将不晚于2025年9月12日向澳大利亚工业与科学部长提交终裁报告。
50、澳大利亚延期发布对华可互换夹紧螺栓支架反倾销终裁
         2025年8月21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发布第2025/079号公告称,延期发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可互换夹紧螺栓支架(Interchangeable Bolted Clipping System Brackets)反倾销终裁结果,预计将不晚于2025年9月12日向澳大利亚工业与科学部长提交终裁报告。
 
 
 

(二)企业走出去风险预警   

1、越南要求低于100万越南盾的进口商品自动缴纳增值税
         越南海关宣布自8月1日起,将实施第29/2025/TT-BTC号通知,针对价值低于100万越南盾的快递进口商品启动自动化增值税征收流程。根据 第01/2025/QD-TTg号决定,此类商品之前虽然免征进口税,但需要缴纳增值税,因系统未更新,导致人工申报效率较低。
          新规将在7月9日至31日进行试点,随后正式适用于空运、公路和铁路等所有快递业务,旨在实现征税现代化、简化行政程序,并确保国家税收。
2、针对铜产品、小额包裹和巴西美国宣布多项关税措施
         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30日签署多项行政令和公告,从8月1日起对进口的铜半成品和铜含量高的衍生品统一征收50%的关税,从8月29日起暂停对价值800美元及以下的进口包裹给予免税待遇,从8月6日起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40%从价关税。
根据美国白宫网站7月30日发布的事实清单,特朗普当日签署公告,从8月1日起对进口的铜半成品和铜含量高的衍生品统一征收50%的关税。
公告称,对进口铜加征关税的依据是《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针对的产品包括铜管、铜线、铜棒和铜片等半成品以及管件、电缆、连接器和电气元件等衍生产品,未来还将把更多铜衍生产品纳入关税适用范围。
美国联博资产管理公司研究部门负责人鲍勃·布拉克特表示,美国所消费大部分铜依赖进口,“关税不会激励合适的经济行为而只会增加美国制造商的成本”。
特朗普当日还签署行政令,从8月29日起暂停对价值800美元及以下的进口包裹给予免税待遇,届时小额包裹需缴纳适用的所有税费,但符合豁免条件的国际邮政包裹免于征税。
         根据特朗普当日签署的另一份行政令,美国将从8月6日起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40%从价关税,但巴西飞机、坚果、橙汁和一些金属产品将被豁免。该措施生效后,大部分巴西输美产品面临的关税税率将提高到50%。
         巴西总统卢拉在《纽约时报》7月30日刊登的专访中表示,如果特朗普威胁对巴西征收的关税落地,巴西政府将考虑对部分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巴西计划和预算部长西蒙娜·特贝特当天批评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强调巴西不会在战略选择上作出妥协。
3、墨西哥将收33.5%关税,8月15日生效
         近日,墨西哥财政部通过《联邦官方公报》发布决议,自8月15日起,对跨境包裹进口税收规则进行重大调整。
         根据墨西哥政府公告,自2025年8月15日起,所有价值低于2500美元、从未与其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进口的包裹,将统一适用33.5%的进口税率。
而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商品继续享受《美墨加协定》保护:50美元以下免税,50至117美元仅17%,117美元以上也只需缴纳19%。
        墨西哥政府解释称,此次调整旨在打击走私逃税,并保护本土制造业。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墨西哥对无贸易协定国家的进口关税征收额激增。
4、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0%
         商务部4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38872.6亿元,同比增长8.0%。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服务出口16883亿元,同比增长15.0%;进口21989.6亿元,同比增长3.2%。服务贸易逆差5106.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22.1亿元。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增长是一大特点。上半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5025.4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其他商业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较大,金额分别为6391亿元、5293.8亿元,增速分别为3.1%、12.7%。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8650.4亿元,同比增长7.8%;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6375亿元,同比增长3.6%;顺差2275.4亿元,比上年同期扩大409.2亿元。
          此外,旅行服务出口增长最快。上半年,旅行服务保持快速增长,进出口达10802.9亿元,同比增长12.3%,为服务贸易第一大领域。其中,出口同比增长68.7%,进口同比增长5.5%。
5、美国7月批发价格上涨3.3% 关税战正在推动美国通胀上升
         参考消息网8月16日报道,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14日报道,美国7月批发价格同比上涨3.3%,这是特朗普关税政策正渗透进美国经济的最新信号。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用于追踪美国国内生产商出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创下自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的涨幅远高于6月的2.4%,也高于接受彭博新闻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的2.5%。
         这些数据表明,尽管迄今为止在消费价格方面通胀温和,但总统对美国贸易伙伴征收的关税正在推动供应链上游价格上涨。
美国联信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比尔·亚当斯说:“关税导致企业相互提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体现为消费价格上涨。”
         加工商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使用的燃料和材料)价格在过去12个月里上涨2.1%,创下自2023年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美国北光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克里斯·扎卡雷利说,这一上涨“表明,通胀正在席卷整个经济,即使消费者尚未感受到”。
         本周早些时候公布的另一项数据显示,7月消费价格同比通胀率稳定在2.7%,低于预期的2.8%。
         分析师指出,周四数据包含的大部分涨幅背后的驱动因素是,批发商和零售商利润率上升,以及基金经理跟踪子指数费用上涨。
         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能源和贸易价格造成的影响后,核心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8%,高于预期,且高于6月2.5%的涨幅。
         周四公布的数据使美联储的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复杂。美联储正在权衡是否要在9月的会议上降息(就像特朗普要求的那样)。降息有助于提振放缓的劳动力市场,但可能加剧通胀。
         美元和美国短期国债收益率上涨,因为交易员略微降低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对利率预期敏感的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涨0.07个百分点,升至3.74%。
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略微下降至约92%。
          “这份报告是反对美联储在9月会议上降息的又一砝码,”亚当斯说,“不过,和这份通胀报告相比,即将公布的就业数据对美联储的下次决策影响更大。”
美元对一篮子货币升值0.5%,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开盘走低后在下午的交易时段中基本不涨不跌。
         几天前,特朗普选择让其忠实拥护者、来自右翼机构传统基金会的E.J.安东尼担任劳工统计局局长。特朗普解雇了安东尼的前任埃丽卡·麦肯塔弗,因为麦肯塔弗发布一份疲软的就业报告,总统声称该报告“被操纵”。
         “市场的反应没错:这不是什么好数据。但跟就业、租金和消费价格指数相比,它微不足道。这只是一个次要的数据点,”美国学院证券公司宏观策略主管彼得·奇尔说,“不过,如果我是撰写这份报告的人,我可能会准备重新找一份工作了。”
6、中国人赴肯尼亚游趋热
         每年7月至10月,为了寻找更肥沃的草场和水源,超过200万只角马、斑马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向北迁徙至肯尼亚的马赛马拉。成千上万的食草动物穿过马拉河的壮观场面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目前恰逢暑期,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来肯尼亚观看动物大迁徙。
         肯尼亚总统鲁托2025年4月访华期间,肯中两国同意深化拓展各领域交流合作,举办中肯文化和旅游季。
         肯尼亚旅游局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肯尼亚重要旅游客源市场,2024年中国游客数量超9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47.4%,创下新高;2025年预计将突破10万人次。
为帮助游客更好地游览园区,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在入口处准备了不同语种的游园须知宣传册,其中就包括中文版本。
         约瑟夫·穆苏伊在当地从事导游兼司机已有6年。在他看来,以往来肯尼亚旅游的更多是欧美游客,而这两年他遇到了大量的中国游客。
7、贸易政策不确定冲击北美鞋服品牌
         眼下,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及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美国消费者支出持续疲软。北美多家鞋服品牌的业绩都受到影响。运动服装制造商安德玛日前发布2026财年一季度业绩,营收同比下降4%至11亿美元。预计二季度营收将同比下降6%至7%,毛利率将同比下降340个至360个基点。
         美国加征关税举措对运动服饰和鞋类品牌产生了深远影响。北美主流鞋服品牌如耐克、露露乐蒙、盖璞(Gap)、北面等,其大量产能集中在越南、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国家。美国对相关国家加征高额关税,直接推高了企业的进口成本。以耐克为例,当前全球约50%的耐克鞋由越南制造,美国近日宣布对进口越南商品征收20%关税,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额外成本。今年6月,耐克曾表示美国加征关税举措将给公司增加10亿美元的成本。盖璞也表示,关税可能给公司增加2.5亿至3亿美元的成本。为应对成本上升,这些品牌普遍计划提高售价。瑞银分析师认为,为应对美国加征关税,美国零售商可能需要将价格提高10%至12%。这部分成本最终将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尤其影响中低收入消费者的生活。
         目前,美国消费者在非必需品的消费上较为谨慎,导致店铺客流量普遍下降。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也十分敏感,倾向于购买价格便宜的替代品,长此以往很可能陷入成本上涨—价格上涨—需求萎缩的恶性循环。另外,鞋服产品的供应链在短期内不易调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重新设厂布局也会增加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北美鞋服品牌陷入“两难”境地:要么涨价保证利润,但可能失去消费者;要么自行消化成本,但将严重侵蚀利润,也不是长久之计。
         据美国媒体此前报道,美国鞋业批发商与零售商协会曾向白宫递交了一封由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安德玛等76个鞋类品牌联名签署的信件,表示美国政府加征关税的举措对鞋业构成“生存威胁”,要求得到豁免。在供应链短期内无法重构的背景下,这场关税风暴正成为北美鞋服行业的一场生存考验,对他们来说,艰难时刻还远未结束。
8、泰国发布汞禁令,包含禁止以汞为催化剂的聚氨酯生产
         近日,泰国工业部长埃卡纳·蓬攀宣布,已正式签署《禁止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汞及汞化合物的工厂设立与扩建,并禁止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汞及汞化合物公告(2025)》并颁布实施。
         该公告是继2024年12月24日内阁原则性批准后正式落地的举措,旨在履行泰国加入《水俣公约》的国际承诺,从源头控制和逐步淘汰汞的使用与排放,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
         公告将在2025年9月1日正式生效。
根据公告内容,禁令覆盖全国范围,并适用于五大类工业生产过程:
氯碱生产(Chlor-alkali production)
以汞及汞化合物为催化剂的乙醛(Acetaldehyde)生产
氯乙烯单体(Vinyl Chloride Monomer)生产
         以汞为催化剂的钠/钾甲醇盐(Sodium/Potassium Methylate)或乙醇盐(Ethylate)生产
以汞为催化剂的聚氨酯(Polyurethane)生产
         公告禁止上述生产过程中新设或扩建使用汞及汞化合物的工厂,同时禁止在现有生产过程中继续使用汞及汞化合物。
9、墨西哥将提高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涉及汽车、纺织品、塑料制品、鞋类等
         当地时间8月28日,美媒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墨西哥政府计划在下个月提交的2026年预算提案中,提高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以保护本国企业免受廉价商品的“冲击”,在外交和经济上“与美国保持一致”。
据三名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加征关税的商品预计包括汽车、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其中一人还表示,其他亚洲国家的进口商品预计也将面临更高关税。
另外,墨西哥经济部长马塞洛·埃布拉德近日颁布法令,宣布将限制鞋类进口商使用IMMEX免税计划,对来自未与墨西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国家的鞋类产品征收至少25%的基准关税。
 
 

(三)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1. 美国:国务院制裁20家伊油贸易相关实体包含1家浙企
         2025年8月4日获悉,标普全球报道,美国国务院日前宣布对10艘船舶与20家涉嫌参与伊朗石油及石化产品贸易的实体实施制裁。其中包括中国浙江舟山港区运营码头的金润石油转运有限公司。这是美方第四次将中国港口企业纳入伊朗制裁名单。
         据报道,被制裁的22艘集装箱船中至少有18艘由新加坡SeaLead运营。这家全球排名第13位的班轮公司可能面临严重的租船合规问题。此外,曾参与俄罗斯石油运输的Progwin Shipping SA也在此次制裁之列。
         美国国务院特别将舟山市金润石油转运有限公司列入制裁名单,指控该企业运营的舟山港码头"参与伊朗石油及石油产品重大交易",为受制裁油轮Rani号提供靠港服务,并接收六批伊朗原产原油货船。这是美国自重启对伊"极限施压"政策以来,第四次针对中国港口或能源企业实施制裁。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显示美国对第三国港口企业的执法力度正在升级。
         对此,美国财政部强调,全球航运与港口企业必须加强尽职调查,严格审查船舶最终受益人背景。为减轻对正常贸易的影响,OFAC同时发布临时许可,允许在2025年10月1日前与被制裁实体进行有限交易。
         此外,美国国务院5月8日还曾制裁三家运营东营港码头的企业;4月10日对与大型炼化综合体关联的广厦(舟山)石油储运终端实施制裁;3月则制裁了华瀛(惠州大亚湾)石化仓储码头。
【原文出处:标普全球】
2. 欧洲:称中国航发以“工业制冷装置”名义运往俄罗斯
         2025年8月4日获悉,路透社报道,根据3名欧洲安全官员的说法和路透社审查的文件,为规避西方制裁,中国通过虚假公司以“工业制冷设备”的名义向俄罗斯供应无人机发动机。中国制造的发动机在运输过程中被标记为“制冷设备”。运输路线是北京-莫斯科-伊热夫斯克,那里是俄罗斯企业“库波尔(Kupol)”的生产基地。据欧洲官员称,这种标记使发动机能出口到俄罗斯,而不会引起海关人员的怀疑。
          据报道,这些交付使俄罗斯公司“库波尔”得以增加“哈比-A1”攻击型无人机的产量,尽管美国和欧盟于10月实施了制裁。根据“库波尔”的内部文件,该公司与俄罗斯国防部签订合同,计划在2025年生产超过6000架“哈比”无人机,而2024年的生产量为2000架。截至4月,已交付超过1500架无人机。这种远程无人机被用于打击乌克兰境内的民用和军事目标。据乌克兰军事情报部门称,俄罗斯每月使用约500架此类无人机。
2024年9月,路透社曾报道,Kupol使用中国技术生产Garpiya无人机,包含厦门林巴赫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生产的L550E发动机。
【原文出处:路透社】
3. 欧盟:欧盟专员称Shein和Temu含有毒物质并展开调查
         2025年8月4日获悉,荷兰BNR电台报道,欧盟司法专员麦格拉奇对中国电商企业Shein和Temu出售的部分商品的毒性和危险性感到震惊,其正在等待一项秘密调查结果,该调查是针对这两家中国电商平台打击行动的一部分。
         据调查,中国网店出售的婴儿奶嘴存在较高的窒息风险,儿童雨衣含有有毒化学物质,太阳镜没有紫外线过滤功能,儿童裤子的拉绳长度超过建议长度等。此外,跨境电商企业Shein和Temu的化妆品还被发现含有丁基苯基甲基丙醛,又名铃兰醛,被欧盟列为高度关注化学品,会影响生育能力和胎儿发育,自2022年起已被禁用。
         欧盟司法专员还对近年来日益流行的低价商品平台造成的不公平竞争感到担忧。麦格拉斯希望加强欧洲产品安全法的执行力度。欧盟目前正在考虑取消150欧元的免税门槛,并对每件包裹征收额外的手续费,这完全是翻版美国现行政策。
         Shein表示,今年已在合规和安全方面投资 1500 万美元。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与英国、德国等国家的15个测试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Shein要求所有卖家遵守其行为准则和严格的安全标准,确保其在线商店运营所在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得到遵守。Temu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公司非常重视产品安全和法规合规性,并建立了一套供应商审查、主动监控和被动移除的系统,以预防、检测和移除不安全产品。”
【原文出处:荷兰BNR电台】
4. 德国:德工业界担忧中国产能过剩与倾销威胁本地产业
         2025年8月4日获悉,德国《明镜周刊》报道,中国企业加速开拓国际市场,导致出口激增,这一趋势引发德国工业界严重担忧。德国工业联合会执委会成员尼德马克指出,中国企业正采取强势手段进入全球市场,频繁进行价格倾销并侵犯知识产权,对德国等国家的产业造成实质性冲击。
         尤其是在汽车行业,大众等德企与中国制造商的价格战已从中国市场蔓延至全球。而这种激烈竞争不仅局限于汽车产业,还波及钢铁、太阳能、电池、风电、电动车、机械工程、化工及半导体等多个关键行业。尼德马克强调,中国企业严重的产能过剩正在扭曲全球竞争格局,威胁德国和欧洲的工业基础。
         在国际形势方面,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市场封锁加剧了中国产品向欧洲倾销的可能性,而亚洲和南美市场的保护主义抬头,也令欧盟成为主要受压区域。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德国对中国出口下降超过14%,但从中国进口却增长10%。德国经济研究所专家马特斯指出,中国企业在创新和效率上有所提升,但政府补贴和汇率操控为其提供了不公平优势,使德国商品在价格上难以匹敌。
         此外,中国致力于实现供应链自主化,减少对外依赖,德国企业也正逐步转向在中国本地生产以服务该市场。但与此同时,德国本土企业反而愈发依赖成本更低的中国供应商,形成双重困境。
【原文出处:德国《明镜周刊》】
5. 斯里兰卡:因涉嫌税务欺诈扣留近千辆比亚迪汽车
         2025年8月11日获悉,《斯里兰卡卫报》报道,斯里兰卡海关发现比亚迪申报的用于计税的汽车电机功率存在差异,决定扣留近1000辆中国产比亚迪电动汽车。这涉及本月初抵达斯里兰卡的6批比亚迪电动汽车。
         虽然相关的报关文件显示电机功率为100千瓦,但有关部门怀疑车辆实际配备的是150千瓦的电机。这一巨大差异直接影响进口关税,一辆100千瓦电动汽车的税费为240万卢比,而150千瓦电动汽车的税费为540万卢比,每辆车可能产生高达300万卢比的税差。如果确实少报税,那么进口商和消费者可能面临巨大财务负担。
         对此,斯里兰卡官员表示,问题在于该国税收规则过时且含糊,未考虑电机输出功率的差异问题。
【原文出处:《斯里兰卡卫报》】
6. 俄罗斯:技术监管部门因安全问题禁止进口中国卡车
         2025年8月11日获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表示,根据检查结果,该部门决定禁止中国东风、福田、一汽和汕德卡品牌一系列型号卡车和底盘对俄出口和在俄销售。
         被禁止的车型包括东风DFH4180、福田BJ4189、一汽CA4250和CA4180、汕德卡ZZHS、福田M4L、东风DFH5200B、福田H5、一汽JH6-B 8X4卡车。
         据悉,本次发布禁令的原因是上述车型违反保障司机和其他行驶人员安全及健康的必需要求。比如,刹车系统能效、行驶汽车声级、车管所检验和紧急呼救设备安装不符合要求。俄技术监督与计量局向上述品牌的官方代表处下达一系列整改要求。
【原文出处: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7. 巴西:35%关税提前启动,进口电动车散件政策遭突变
         2025年8月11日获悉,巴西《环球报》报道,巴西11个部委组成的巴西外贸委员会管理执行委员会(Gecex-Camex)日前召开特别会议,探讨进口关税相关措施。该会议决定,将对进口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关税上调时间表提前一年半实施,以部分回应巴西国家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vea)向政府提出的诉求。
根据最新决定,自2027年1月起,以散件形式进口的电动汽车与混动汽车都将开始缴纳35%的进口关税。而原本这一税率应从2028年7月起正式开始执行。作为交换,Gecex-Camex还决定对以CKD(全散装件)和SKD(半散装件)形式进口的车辆给予总额达4.63亿美元、期限为6个月的免关税进口配额。
         早前,巴西政府拟探讨的全套进口汽车零部件降税措施,已在该国本土汽车行业引发强烈反对。
【原文出处:巴西《环球报》】
8. 欧洲:2024年进入中东欧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有所下降
         2025年8月11日获悉,据维也纳国际经济研究所(wiiw)最新报告显示,中欧、东欧及东南欧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已降至近五年来最低水平。上述下降反映出,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与经济格局重塑背景下,投资者信心正持续减弱。报告作者、维也纳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奥尔加·平迪尤克(Olga Pindyuk)警告称,从长远看,该地区作为西欧供应方、依赖外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将走到尽头。
2024年流入该地区的FDI总额较上年下降约25%,从约1000亿欧元降至略高于750亿欧元。此次下滑几乎波及该地区所有欧盟成员国,其中波兰FDI锐减48%,罗马尼亚也下降了15%。
         尽管中国对该地区新项目的资本承诺大幅减少近50%,但依然是该地区新宣布投资项目的最大来源国。过去一年,中国企业承诺投资约112亿欧元,略高于德国,但该数值已大幅低于此前的高点。
【原文出处:维也纳国际经济研究所(wiiw)】
9. 加拿大:卑诗省反对党领袖呼吁取消与中国船厂的合同
         2025年8月18日获悉,加拿大新闻社报道,卑诗省(B.C.)反对党领袖呼吁省政府取消卑诗省渡轮公司(BC Ferries)与中国船厂签订的数十亿加元造船合同。
加拿大卑诗省保守党领袖约翰·拉斯塔德(John Rustad)表示,在中国对加拿大农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背景下,这笔交易应取消。中国近日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产品征收75.8%的关税,预计将给该行业带来50亿加元的打击。另外,加拿大最大造船厂达维指责该决定忽视本国制造,称中国造船受益于巨额补贴、低工资、环保和劳工标准薄弱,致使本地厂商无力竞争。
         自今年BC Ferries宣布将四艘新大型渡轮的建造合同交由中国招商工业集团威海船厂承担以来,该渡轮公司一直受各方批评。渡轮公司表示,没有加拿大船厂参与该项目投标,而中国的投标价格比欧洲竞争对手低约12亿加元。
【原文出处:加拿大新闻社】
10. 日本:经产省和财务省对中韩镀锌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年8月18日获悉,《日经中文网》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和财务省近日宣布,以韩国产品和中国产品涉嫌以不正当的低价向日本出口为由,开始对镀锌钢板和钢带展开反倾销调查。
         据悉,调查对象为热镀锌钢带和钢板,其用于防护栏和住宅建材等。日方当局要求中日韩厂商及进口商等相关方提交资料,调查原则上将在1年内完成,并判断是否为保护日本国内产业而加征关税。
         镀锌钢板具有防腐蚀效果,用于输电铁塔、护栏、汽车零部件、冰箱等家电产品。在日本2024年进口中,韩国产品占接近5成,中国产品占4成左右。由于认为中韩两国产品的价格过低,导致日本国内产业遭受损失,日本制铁、日铁钢板、神户制钢所、淀川制钢所等日本国内四家大型钢企已于4月向日本财务省提交了要求实施调查的申请书。
【原文出处:《日经中文网》】
11. 美国:联邦通信委制定海底光缆规则以维护国家安全
         2025年8月18日获悉,彭博社报道,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8月初发布新规,推进海底数据光缆的部署和安全保障,旨在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并加强美国在人工智能和下一代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海底光缆长期以来对全球通信至关重要,承载全球约99%的互联网流量并支持每天超10万亿美元额度的金融交易,但也易受破坏和攻击。该新规加强了安全要求,并限制被视为国家安全风险的外国实体参与。某些由敌对政府控制公司的许可申请现在将面临拒绝推定,即除非申请人能证明该项目不会对美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否则不可能获批。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布伦丹·卡尔(Brendan Carr)表示:“我们不仅希望部署新的海底光缆,还希望确保光缆安全。”该机构委员奥利维亚·特拉斯蒂(Olivia Trusty)警告称:“海底光缆特别易受间谍、破坏和监视等攻击,我们的全球竞争对手深知这点,这也是现在出台新规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文出处:彭博社】
12. 德国:经济部推出路线图,希望降低对中国永磁体依赖
         2025年8月18日获悉,德国之声报道,德国经济部与欧洲风电产业联合推出一份路线图。德经济部希望降低风力涡轮机关键零部件“永磁体”对中国的依赖。德国经济部警告,风力发电(尤其是海上风电)依赖的强力永磁体约九成来自中国,而生产永磁体的稀土资源也同样严重依赖中国。
          新发布的路线图计划在2030年以前,实现30%的永磁体来自替代性来源。到2035年,比例进一步提升至50%。此外,到2030年,至少35%的稀土来自替代性来源。根据德国政府能源战略,2030年德国将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提升至30吉瓦,用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但要完成绿色转型,稀土供应成为其瓶颈。
         为实现来源多样化,德国经济部所提出的措施包括“对海外投资的扶持、原材料基金的设立、能源科研以及与澳大利亚、日本等友好国家建立伙伴关系”。据路透社报道,相关步骤是德国政府所谓对华“去风险”战略的一部分。俄乌冲突后引发的能源危机,也显示出在能源供应领域过于依靠单一供应方的风险。
【原文出处:德国之声】
13. 越南:试点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展电子缴税
         2025年8月25日获悉,越通社报道,越南财政部发布第51/2025/TT-BTC号通知,规定出口、进口和过境货物以及出境、入境和过境交通工具税收领域的电子交易。
第51/2025/TT-BTC号通知的一大亮点,是试点通过第三方支付服务平台开展电子缴税服务。该方案为纳税人提供更多便利和选择,助力落实政府总理关于推行非现金支付方式的指示。
         第51/2025/TT-BTC号通知为进一步扩大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展电子缴税服务提供法律依据,允许海关机关可使用由中介机构传送至海关电子支付门户的国家预算缴纳信息,从而进行会计核算、债务抵扣及确认纳税义务已完成。这一举措有助于推进海关管理现代化,为支付服务企业创造便利条件。
         通过电子方式制定和调整缴税流程一事不仅降低各方成本、减少纳税人纳税时间,还有效缩短货物通关时间,体现中央政治局关于行政手续改革,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便利条件的第66号和第68号决议精神。
         第51/2025/TT-BTC号通知被视为大力推进税务和海关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简化行政手续,为企业、民众及国家管理机构提供便利。
【原文出处:越通社】
14. 越南:鲜榴梿出口实行专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2025年8月25日获悉,《西贡解放日报》报道,越南农业与环境部8月颁行关于新鲜榴梿出口食品安全监控流程的第3015号《决定》。在上述流程中,越南农业与环境部系统化了对新鲜榴梿在种植、收获、运输、保存、包装、出口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监管要求。用于出口的新鲜榴梿批次的登记、审定、食品安全认证活动也采用专门监控机制。
         根据越南农业与环境部的决定,由省人委会主席授权的机关承担审定、检查、监管食品安全的责任,必须对新鲜榴梿出口种植单位、种植区、包装、保存及运输单位是否签署安全生产经营承诺书进行检查。
该决定还具体规定对新鲜榴梿出口的要求。据此,出口榴梿必须来自经检查、监控、签发编号、列入进口国权力机关认可名单的种植单位、种植区生产与收获(如有要求)。
榴梿须按规定进行储存与运输,并在符合标准的包装单位进行分级、包装与贴标签,必要时,列入进口市场认可名单。
         此外,出口榴梿必须符合国家标准(QCVN 8-2:2011)规定的重金属残留指标,该标准涉及食品中重金属污染限量;卫生部2016年第50号《通知》规定的农药残留指标。
         若进口市场权力机关要求越南权力机关对出口批次进行检查并签发国家食品安全证书,货主应向省人委会主席责成的机关提交卷宗,按照2018年第44号《通知》和2025年第12号《通知》规定,对植物源出口批次进行检查与国家食品安全认证。
         若进口市场权力机关不要求越南权力机关对榴梿出口批次进行检查并签发国家食品安全证书,但要求遵守食品安全规定和标准,货主应按照进口市场权力机关的食品安全规定和标准,对出口批次进行登记与食品安全认证。
【原文出处:《西贡解放日报》】
15. 越南:出台新的原产地规则条例保护越南制造
         2025年8月25日获悉,越通社报道,越南工业贸易部(MoIT)下属对外贸易局(AFT)正在制定新的原产地规则条例,以加强对“越南制造”标签的保护。
越南工业贸易部正就一项法令草案征求公众意见,该法令草案详细说明了《对外贸易管理法》中有关货物原产地的某些实施措施。其目的是促进出口并防止贸易欺诈。该法令草案扩大了监管范围,并引入了更新的概念和标准。
         近年来,随着越南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假冒商品、违禁商品和来源不明物品的生产和贸易日益复杂。尽管越南现行立法(如第43/2017/NĐ-CP 号法令及其修正案)包括强制性标签要求,包括产品原产地信息,但仍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标准来确定什么才有资格成为国内流通的“越南制造商品”。
         为弥补这一漏洞,越南政府已委托工贸部制定国内流通商品越南原产地认定标准。这些标准将帮助企业准确识别产品是否原产于越南或是否在越南制造,为打造值得信赖的“越南制造”品牌和维护国内市场份额奠定基础。这有助于防止分销商和消费者之间因产品原产地而产生的纠纷,从而可能削弱越南商品的竞争力。
         该法令草案还明确区分了“完全获得”和“非完全获得”的货物。“完全获得”商品是指完全在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例如矿产、农作物和动物产品。这些商品的标准正在收紧,尤其是在一国领海以外捕捞的海产品。同时,“非完全获得”货物必须满足某些技术标准,例如HS编码的变化或特定的国内增值率。
         草案还对原产地自我认证相关规定作出了详细规定,对贸易商进行原产地自我认证的资格、程序、责任和检查机制等作出了全面规定。
         此举旨在为企业提供更大的自主权,促进更顺利地履行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自由贸易协定下的承诺。新引入的背对背原产地证书(C/O)和未发生原产地改变的货物概念尤其值得注意。这些概念反映了货物经越南转运的现实。草案概述了可以签发“背对背原产地证书”(C/O)的具体情况,以确保全球供应链的连续性,同时防止欺诈。
【原文出处:越通社】
16. 越南:半年GDP增长达8.42%才能实现全年目标
         2025年8月25日获悉,越通社报道,越南统计总局更新了经济增长情景方案,2025年前6个月GDP增长率达到7.52%,因此下半年GDP增长率必须达到8.42%(第三季度增长8.33%,第四季度增长8.51%)才能实现全年8%的增长目标。
         越南统计总局国民账户司司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2025年上半年,越南经济表现亮眼,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52%,创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上半年从供需两侧的表现来看,整体态势积极。
         然而,要实现全年目标,还需在下半年最大限度释放增长潜力。统计总局更新了2025年全年增长情景:上半年GDP增长7.52%,下半年增长8.42%(其中第三季度增长8.33%,第四季度增长8.51%),以实现全年8%的增长目标。
         当前越南经济仍面临不少挑战,尽管成绩喜人,经济仍面临不少内外部挑战。
在外部挑战方面,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持续冲击全球贸易、投资与供应链稳定。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组织相继下调增长预期,导致商品需求走弱,进而对越南的主要出口行业(如纺织、家具、电子产品等)造成不利影响。汇率波动加剧,推高进口成本,而国际利率长期维持高位,也限制了越南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
         此外,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及主要贸易伙伴(如美国)的对等税收措施可能对出口造成压力。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以及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也将是企业面临的考验。
         在内部方面,工业生产恢复仍不稳固,一些主力行业订单减少、竞争加剧,呈现“后劲不足”的态势。公共投资拨付进展缓慢,长期存在的征地拆迁难、法律程序繁琐等问题仍未根本解决。法律和体制机制仍存在重叠、缺乏稳定的问题,尤其是在行政区划调整、机构合并后更为突出。与此同时,越南原有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正逐步减弱,而高素质劳动力又供不应求,导致经济吸纳资金的能力不足,资本市场潜能尚未有效释放。
         在出口刺激和FTA优势利用方面,要加强贸易促进工作,实现市场与商品结构多元化,确保出口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为此,越南需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吸引高质量FDI项目,简化行政手续,优先引进高技术、带动性强并能与本地企业联动的项目。
         此外,越南还需主动应对全球波动,提高分析预测能力,制定灵活的应对方案,以最大限度减少外部冲击。各级政府需认真落实政府和总理的指示,中央与地方密切配合,动态更新符合实际的增长情景,这将是确保成功的关键。
【原文出处:越通社】
17. 越南: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持续抢占对越投资份额
         2025年8月25日获悉,越南网报道,在2025年上半年对越南投资的72个国家和地区中,瑞典成为第三大投资国,总投资额为10亿美元,占新注册外国直接投资的10.8%,仅次于新加坡和中国。
         最近北欧公司资本流动的增加表明了其对越南长期运营的浓厚兴趣。越南外商投资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为2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6%。其中,1988个项目的新注册资本达92.9亿美元。
         据越南驻瑞典贸易办事处(还涵盖丹麦、挪威、冰岛和拉脱维亚)称,瑞典对越南投资的增加反映了资本更广泛地向东南亚转移。丹麦也在扩大其在越南的业务,特别是在绿色转型方面,沃旭能源、维斯塔斯和COWI 等领先公司通过海上风电、物流基础设施、工程咨询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增加在越南的业务。
         瑞典和丹麦这两个国家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符合越南吸引高质量投资的雄心,为了进一步吸引投资,越南驻瑞典贸易办事处敦促更加注重加速行政改革,特别是在能源和绿色基础设施方面,以及发展绿色和数字投资的专业工业区。同时改善企业社会责任和碳税监管框架也至关重要。
【原文出处:越南网】
 
 

(四)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全球贸易投资合作机遇   

1. 摩洛哥: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十年内实现跨越式增长
         2025年8月4日获悉,摩洛哥360网报道,面对油气价格波动以及国际气候承诺的压力,摩洛哥正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来降低能源安全风险并提升供给韧性。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统计报告》数据,2015到2024年期间,摩洛哥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实现近倍增涨,从2767兆瓦增至5466兆瓦。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风电、太阳能和水电三大领域的项目推进。其中风电表现尤为突出,装机容量从2015年的797兆瓦增至2395兆瓦;太阳能领域同样发展迅速,装机容量从200兆瓦提升至951兆瓦,包括411兆瓦光伏发电和540兆瓦光热发电(CSP);相对成熟的水电领域也稳步增长,从1770兆瓦增至2120兆瓦。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扩大显著推动了绿色电力产能的提升,从2015年的4454吉瓦时增至2023年的7595吉瓦时。其中,风电以6561吉瓦时占据主导地位,太阳能发电量则从2015年的28吉瓦时大幅增长至641吉瓦时,这主要归功于现有基础设施的优化、新项目的投产,以及摩洛哥国家能源战略(203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52%)的推动。此外,为应对风电和太阳能的间歇性缺陷,摩洛哥正在引入储能解决方案。
【原文出处:摩洛哥360网】
2. 巴西:西方投资拥有的稀土矿大部分产能出售给中国
         2025年8月4日获悉,巴西CPG网报道,巴西最大的稀土矿Serra Verde已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中心。位于戈亚斯州的Serra Verde由美国和英国投资者(主要为美国Denham Capital和英国Vision Blue Resources)出资兴建,目的在于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打造一个新的稀土矿产,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进一步实现供应链多元化。然而,据该公司证实,Serra Verde已将大部分初始产量出售给中国买家,其合同期至2027年。
Serra Verde运营的Pela Ema矿是中国境外已知的最大规模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其最大优势在于允许低成本开发,且对环境影响较小。该矿的矿石富含对科技行业最有价值的四种稀土元素:钕、镨、铽和镝。这些元素对于制造电动汽车发动机、风力涡轮机和国防系统的高性能磁体至关重要。
         巴西媒体认为,西方旨在对抗中国的标志性项目,实际上却成了中国工业原材料的供应方。由于中国控制着全球约90%的稀土精炼和分离技术,Serra Verde不得已决定将稀土产品出售给中国。据消息人士透露,Serra Verde同中国买家签订合同,将其大部分初始产品出售至中国,合同期至2027年。
巴西媒体分析,中国加速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博弈,不仅确保其拥有高质量的稀土供应,还利用竞争对手的资本,最终在实践中进一步扩大其全球主导地位。
【原文出处:巴西CPG网】
3. 保加利亚:加入申根区和欧元区扩大中保两国融合点
         2025年8月4日获悉,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戴庆利阁下在接受保加利亚国家广播电台(БНР)采访时指出,保加利亚等欧盟成员国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布鲁塞尔在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与中国发展互利关系。“今年是保加利亚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下半年,中方将同保方共同举办经贸论坛、地方合作对接会、青年论坛等系列活动,深挖‘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潜力,推动中保关系再上新台阶。”她补充说。
保加利亚已实现申根区全面成员资格,并即将加入欧元区,这扩大了中保两国之间的共同点和合作前景。保加利亚拥有玫瑰精油、乳制品、葡萄酒、矿泉水等多种特色农产品和食品。近期保加利亚藏红花也获得了中国市场准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保加利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希望保方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平台,并积极对接中国电商平台,提升保产品在中国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国光伏组件和电动汽车质优价廉,将助力保加利亚绿色转型。目前已有中国企业在保投资新建电动汽车零部件工厂,光伏领域与保本土伙伴合作成效显著,双方在清洁能源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
         保加利亚地处中欧交汇点,拥有独特区位优势。双方有需要也有共识加强互联互通,畅通中欧物流通道。相信两国在建设经里海和黑海的国际运输通道、提升保基础设施能力、进一步发展中欧铁路货运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
【原文出处:保加利亚国家广播电台(БНР)】
4. 土耳其:比亚迪调整欧洲战略,优先在土耳其投产
         2025年8月4日获悉,德国《商报》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正在调整其生产计划,因土耳其劳动力成本更低,其新建工厂计划将优先于匈牙利项目。
          据两位熟悉情况的人士表示,比亚迪位于匈牙利塞格德新工厂的大规模生产将推迟至2026年,且在最初至少两年内,其产能将低于原定计划。与此同时,这家中国的特斯拉竞争对手将提前启动其在土耳其西部城市马尼萨价值10亿美元的新工厂的生产,并且预计将大幅超越其先前宣布的该厂生产目标。
         分析认为,比亚迪将生产重心从匈牙利转向土耳其,对欧盟而言将是一个重大打击。欧盟原本希望其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能吸引中国的投资以及在制造业领域创造高薪就业岗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土耳其新工厂生产的许多汽车同样面向欧洲市场,但在进口到欧盟时却无需缴纳关税。
         比亚迪此次生产计划的调整,是在其欧洲业务经历战略误判后进行重组的一部分。这些失误包括未能充分招募经销商和拥有本地市场知识的管理人才,以及在抗拒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中缺乏混合动力车型的供应。
【原文出处:德国《商报》】
5. 保加利亚:标普与惠誉提升保国主权信用评级至BBB+
         2025年8月11日获悉,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和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日前均发布报告,将保加利亚的长期外币和本币主权信用评级上调一级至“BBB+”,评级展望为稳定。据悉,此次评级调整是在其正常评级日程之外作出的,主因是保加利亚已获得最终批准,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加入欧元区。
         标普在声明中表示:“保加利亚将受益于欧洲央行可信的货币政策以及欧元区成熟的资本市场,外汇风险将显著降低。”惠誉则表示,其最新信用评级已将保加利亚即将成为欧元区成员国的预期纳入考量。
截至目前,穆迪(Moody’s)尚未就保加利亚正式获批加入欧元区调整其信用评级,但已将其主权信用评级定为“Baa1”,展望稳定。该评级在穆迪体系中等同于标普和惠誉的“BBB+”评级。
【原文出处:标普全球评级、惠誉评级】
6. 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启用Ahl Loghlam皮革纺织工业园
         2025年8月11日获悉,摩洛哥《晨报》报道,卡萨布兰卡-塞塔特大区宣布启用Ahl Loghlam工业园,该园区将重点发展皮革与纺织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这是卡萨布兰卡-塞塔特大区直接主导建设的首个工业园项目,致力于打造无污染、综合化且交通便利的新型工业区。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达2500万美元,占地面积10公顷,园区规划建设50个标准化工业厂房和40个待开发地块,全部采用租赁运营模式。其中,现成厂房租金为每平方米3.7美元,面积从500至914平方米不等;待建地块租金为每平方米0.6美元,面积介于579至1021平方米之间。灵活的租赁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入驻门槛,有利于中小企业快速投产。
         该园区将通过引入注重产品质量、生产环保和供应链可追溯性的优质企业,推动皮革纺织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该工业园的建成投运,标志着卡萨布兰卡-塞塔特大区710公顷工业用地开发计划取得重要进展,将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发展新动能。
【原文出处:摩洛哥《晨报》】
7. 罗马尼亚:企业将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视为战略重点
         2025年8月11日获悉,欧盟“商业周刊”报道,罗马尼亚企业日益将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视为提升运营绩效、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战略工具。在全球经济形势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自动化与机器人投资正由“选择项”转变为“必选项”。
根据安永(EY)发布的《罗马尼亚新兴技术投资研究》显示,约21.3%的受访企业已部署机器人或自动化解决方案,28.1%处于应用采纳阶段,另有29.2%正处于规划与测试期。数据表明,尽管全面铺开仍需时日,但罗马尼亚企业在该领域的战略认知和实施意愿已具备相当基础。
         罗马尼亚企业正在接近机器人与自动化应用的关键跃迁期。尽管目前其实施仍以小规模为主,但伴随越来越多企业进入实际部署阶段,该国制造业正面临重要的转型契机。若该国希望保持其在区域和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企业亟需在战略层面推动自动化集成,从而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实现效率提升、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增长的协同突破。
【原文出处:欧盟“商业周刊”网站】

8. 斯洛伐克:VTOL氢能飞行器项目获欧盟支持与市场关注
         2025年8月11日获悉,斯洛伐克通讯社(TASR)报道,斯洛伐克东部的一批工程师正在研发一款具备垂直起降(VTOL)能力的氢能源飞行器,该项目被认为有望成为欧洲最具创新性的绿色交通解决方案之一。
         作为欧盟旗舰级清洁出行项目之一,其由专注于先进航空航天技术的斯洛伐克企业 Tomark Proton 牵头实施。该项为期六年的计划总预算为6480万欧元。该项目不仅聚焦于飞行器的开发,还将同步推进应用于航空及其他交通领域的轻质、可回收氢气储罐与控制阀门的设计与认证。
         虽然项目起步于斯洛伐克本土,但H2 VTOL原型机已在欧洲及中东地区得到关注。目前,Tomark Proton 正与宝马(BMW)、Neuman & Esser、HDF Energy、EVO 以及 Skeleton Technologies 等多家国际企业开展合作。
【原文出处:斯洛伐克通讯社(TASR)】
9. 德国:多种利好导致未来德欧电动汽车需求量有望上涨
         2025年8月18日获悉,ntv新闻网报道,考虑折扣等因素,德国最畅销电动汽车与内燃机车型平均价格差距已缩小至不足3000欧元,较去年同期缩小逾50%。造成变化的主因是内燃机汽车标价上涨、折扣下降,以及电动汽车标价下降、折扣提升。目前两类车型平均折扣水平均在17%以上。这一趋势推动了近期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并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上升。
         2025年1月至7月,德国电动汽车新注册量大幅增加,其中大众集团(含斯柯达、奥迪、西雅特、保时捷)市场份额约46%,注册量近13.6万辆;宝马集团(含Mini)市场份额12%,注册量3.55万辆;梅赛德斯、现代、欧宝注册量分别为1.74万辆、1.57万辆和逾1万辆。
          欧盟自年初起实施更为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促使汽车制造商增加电动汽车销售以达标。在现行补贴政策与排放法规的共同作用下,电动汽车市场正呈现加速扩张态势。
【原文出处:ntv新闻网】
10. 斯洛伐克:国轩高科电池GIB项目正式取得土地所有权
         2025年8月18日获悉,斯洛伐克通讯社报道,国轩GIB EnergyX Slovakia项目与MH Invest公司签订土地转让协议,以1530万欧元正式取得苏拉尼工业园区93.88公顷土地所有权。此次购地是项目进展的关键里程碑之一,未来该公司将继续办理各项许可手续、进行场地准备并与相关部门开展进一步合作。
         国轩公司表示,GIB EnergyX Slovakia项目将由Gotion InoBat Batteries分阶段建设,投资高达12亿欧元。Gotion InoBat Batteries是国轩于2023年与斯洛伐克电池制造商InoBat成立的一家中方控股80%的合资企业。该工厂将在三年内完工,每年将生产20吉瓦时的锂离子电池。
         根据Gotion InoBat Battery在2023年发布的信息,该工厂预计将在2026年第二季度开始初步生产,并在2027年实现“满负荷”生产。
【原文出处:斯洛伐克通讯社】
11. 哈萨克斯坦:本土汽车多品牌工厂将于三季度投入运营
         2025年8月18日获悉,福布斯网报道,2025年第三季度,哈萨克斯坦本土汽车品牌阿斯塔纳(Astana Motors)的新旗舰项目-多品牌工厂“Astana Motors Manufacturing Kazakhstan”将在阿拉木图开始运营,年产能12万辆,将生产长城、奇瑞和长安等品牌车型。
         据该公司透露,项目总投资约2000亿坚戈(约合3.8亿美元),其中37%为自有资金,63%的融资来自哈开发银行和哈工业发展基金。产品预计60%用于出口。工厂占地面积30.9万平方米,生产面积21.1万平方米,拟创造3600个就业岗位。
          该项目突出的特点在于使用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整个生产线将部署54台机器人,其中17台用于焊接工序,34台用于喷涂工序,3台用于组装工序。工厂设备采购自与宝马、捷豹、路虎、比亚迪、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等汽车品牌长期合作供应商。
【原文出处:福布斯网】
12. 尼日利亚:采取措施重振棉花、纺织和服装产业本土化
         2025年8月18日获悉,尼日利亚《punchng》网站报道,尼联邦政府已开始振兴尼日利亚的棉花、纺织和服装行业,尼日利亚工业银行采取具体措施释放有针对性的资金支持来推动这一进程。该计划旨在将高达40亿美元的纺织品进口支出本地化,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并提高本地制造能力。
         尼日利亚工业、贸易和投资国务部长、参议员约翰·伊诺强调了制造业和农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拥有2亿人口国家创造就业机会的必要性,并认为服务业虽然重要,但不足以为尼日利亚这样的国家创造足够规模的就业机会。
         伊诺部长近期还参观了Chellco Industries,该公司是少数几家自1980年以来仍在运营的传统纺织品制造商之一。伊诺称赞了该公司的韧性和对就业的稳定贡献,并指出该公司目前拥有超过290名员工。
【原文出处:尼日利亚《punchng》网站】
13. 越南:半导体产业期待战略合作伙伴
         2025年8月25日获悉,越通社报道,尽管已有许多外国投资者对越南半导体项目进行投资,但要推动该产业强劲发展,仍需更多战略性项目。
         越南财政部副部长阮德心在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表示,越南正在逐步“更深入地参与半导体产业”。当前越南全国已拥有5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从业人员约7000名工程师。与此同时,约15家企业涉足芯片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制造领域,配备工程师6600余名、技术人员超万人。
          越南已开始参与设备、材料、半导体组件制造、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等高附加值环节。目前,Viettel、FPT、CMC等部分越南企业也积极参加越南半导体产业发展事业。同时,英特尔(Intel)、安靠(Amkor)、Hana Micron等外国投资者一系列大型外资项目也在越南落地。据统计数据,越南目前在半导体与高科技领域共有170个外资项目,注册资本总额近116亿美元。
         不仅如此,值得关注的是,英伟达(Nvidia)、高通(Qualcomm)等美国及全球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头也已来到越南,开展大规模投资和商业计划。与此同时,美国光电元件巨头Coherent最近在越南同奈省正式启用其投资额达1.27亿美元的半导体元件制造工厂。
         越南政府总理、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主任范明政在该指导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调,越南必须继续大力吸引外国投资进入半导体领域,优先考虑引进具备先进技术、新技术、高科技、清洁技术、现代化治理、高附加值、带动性强、能联通全球生产与供应链的项目。
【原文出处:越通社】
14. 越南:或于8月启动试点数字资产交易所
         2025年8月25日获悉,《投资者》报道,越南财政部副部长在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数字资产交易所可能会在8月份试点启动。
         越南财政部在研究了国际经验和国内实际情况后,正在敲定数字资产交易试点计划。为确保可行性和相关性,该部与专家合作并举办了各种研讨会和会议,以收集意见并澄清该资产的法律、技术和管理方面。
         目前,该计划在参与机构的选择标准、技术要求、操作流程以及服务提供者的财务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已基本完成。一旦越南中央政治局作出结论,该部将根据政治局的指示继续完善方案,然后报请政府颁布相关规定,正式启动试点。
         越南财政部副部长进一步表示,第一步将是明确选择服务提供商的标准、条件和规范。标准最终确定后,由越南商务部公布,以确保透明度。试点阶段,将允许多家交易所运营,以促进良性竞争。但交易所数量将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以便于试点期后的监测和评估。
          越南财政部还提议鼓励私营部门参与数字资产市场服务。这一提议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第68号决议相一致,也为有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参与这一新兴领域创造了机会。这是一个高度创新的行业,需要灵活性和适应技术进步的能力。因此,私营部门有望在部署交易平台和向市场提供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越南国会通过了《数字技术产业法》,该法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该法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对代币化数字资产的正式定义,这些资产是使用加密或其他数字技术创建、发行、存储和转移的。
         根据该法律,国家机构负责管理数字资产,以确保网络安全、防止洗钱、打击恐怖主义融资并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还负责检查、调查和处罚违法行为,以及定义提供数字资产服务的公司的业务条件。
【原文出处:《投资者》】
15. 越南:2025年前7月胡志明FDI激增超45% 
         2025年8月25日获悉,越通社报道,在吸引国际资本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2025年前7月,流入胡志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增长超过45%。这一增幅表明外国投资者的信心明显回升,也预示着该市未来积极的增长前景。
         越南胡志明市财政局局长阮功荣透露,截至2025年7月底,该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资金近62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45.67%。胡志明市财政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新增外商投资项目1073个,注册资本近13亿美元;增资项目296个,增资资金23.7亿美元。此外,胡志明市还批准外国投资者对国内企业出资、购买股份、回购出资额1323起1323起,涉及资金约25.2亿美元。
          胡志明市加工出口区和工业园区吸引外资情况释放出积极信号。截至2025年7月29日,流入该市加工出口区和工业园区的外资总额达24.3亿美元,其中新批项目133个,注册资本总额近11亿美元,增资项目106个,增资总额达13.3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超过36亿美元的新增和增资资金中,超过1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高科技领域。这表明胡志明市高科技正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典型项目包括BE Semiconductor Industries N.V公司的微芯片制造设备厂项目(注册资本总额达4200万美元);亚马逊数据服务越南项目(增资4800万美元);葛兰素史克越南制药项目(增资1.33亿美元)等。
         近日,在胡志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会议上,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文得表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过去7个月全市经济形势的亮点之一。上述结果体现了胡志明市投资环境再次变得具有吸引力。
         7月25日起,当胡志明市与巴地头顿省和平阳省合并后已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其中,前胡志明市作为金融、高端服务业、科学技术、教育-医疗、创新中心;前平阳省具有加工制造业、现代工业园区和透明投资环境等优势;前巴地头顿省拥有能源、深水港和高品质度假旅游业。三地合并将打造完整的跨区域价值链,使制造、物流、消费和优质服务在一体化和智能化的平台上发展。胡志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吸引战略注重在总体战略框架下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潜力和优势。
         据胡志明市财政局的消息,合并后,该市计划在2025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约104.4亿美元;其中,前胡志明市区预计吸引70亿美元,前平阳省约18亿美元,前巴地头顿省约16.4亿美元。
         目前,胡志明市正在积极开展一系列重点项目和计划,不仅有助于解决城市基础设施挑战,而且在吸引投资,特别是高科技、金融和物流领域的战略性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胡志明市将继续改善投资营商环境,支持企业界安心对胡志明市进行投资,确认所有现行投资优惠政策的一致性、统一性和连续性,确保对投资者的透明度。
【原文出处:越通社】
16. 越南:同奈省8月份将动工3个大型工业区
         2025年8月25日获悉,《西贡解放日报》报道,最近,越南同奈省人委会主席武晋德已与各厅、部门和隆德三号工业区、蒲干-新协、春桂-雁江的3个大型工业区投资商举行会议,旨在督促开展进度,为即将举行的动工仪式作好准备。
          上述3个工业区总面积超过2200公顷,均位于隆城国际机场附近,有望将满足国内外投资商的土地租赁需求。其中,隆德三号工业区面积逾244公顷,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约为1万6000亿元。其余的两个工业区面积均为1000公顷,每个的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约为9万亿元。武晋德主席评价,上述3个工业区在同奈省招商引资战略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
          近期,越南同奈省连续获批投资一系列大型工业区,例如:春桂-雁江工业区一期、福平二号工业区等。该省目前有31个工业区正在运营,1个项目处于土地回收和基础设施投建阶段。截至目前,各项目已出租的土地面积超过6000公顷。
【原文出处:《西贡解放日报》】
17. 越南:在胡志明和岘港启动和落实国际金融中心
         2025年8月25日获悉,《联合早报》报道,越南颁布《在越南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行动计划》,将于2025年底前在胡志明市与岘港市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并投入运作,希望在2035年跻身世界75个金融中心之列。
         该计划是越南吸引中长期财务资源的举措,旨在提升越南在全球金融、投资和高端服务价值链中的地位。按规划,设在胡志明市的国际金融中心占地793公顷,发展项包括城市行政机构、会展中心、规划信息中心、观景塔综合体、博物馆、大剧院、酒店综合体、多功能体育馆、儿童宫、国际医院、游艇码头综合体、水上公园等,将加快完善电信和能源基础设施,部署城市中心及重点居民区和商业区的5G网络,保障数字交易、金融科技和数字银行服务顺畅运行的技术条件。岘港市则会在二号软件园区投建计算服务器系统、存储设施、监控基础设施及智能运营系统,以支持国际金融中心运营以及投建岘港市区块链网络,以试点数字资产产品。
【原文出处:《联合早报》】
 
 

(五)研究分析  

1. 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美越贸易协议转运条款隐忧
         近期,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新加坡)高级研究员黎鸿协(Le Hong Hiep)在《越南与中国的转运困境》一文中表示,7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已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越南将对美国完全开放市场,而美国将对越南输美产品征收20%基础关税,并对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产品加征40%惩罚性关税。尽管该协议的具体内容尚未最终确定,但其中的转运条款引起了一些担忧。
         作者认为,越南应保持警惕,力争与美国达成最终协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并设法避免协议会损害越中关系。
         目前,特朗普对转运的定义含糊不清,这让其对越南乃至更广阔的中越关系的经济影响带来了不确定性。该术语的模糊性使美国可能采取更广泛的解释,将越南制造的、包含中国零部件的产品也视为转运产品。越南高度依赖中国输入的零部件及中间产品,尤其是在电子产品和纺织等关键出口领域。如果美国采用更广泛的定义,越南对美出口的很大一部分产品或被征收40%的关税。这种情况会让越南经济遭受重创,并可能导致越中关系交恶。
         越南将美国视为重要出口市场,并依赖中国提供的零部件及中间产品,回旋余地有限。作者认为,美国与中国应该认识到越南这类国家面临的困境,并努力将附带损害降至最低。如果美中两国不能妥协,或会出现双输局面。全球经济动荡不仅会损害越南等国,最终也会损害这两个大国自身。
【原文出处: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
2. 科法斯(COFACE):2025年6月国家和行业风险评估
         近期,科法斯(COFACE)经济出版物发布《国家和行业风险(2025年6月)》报告认为,我们在2025年年初所表达的担忧并非没有根据。事后看来,它们甚至似乎被严重低估了,远远超出了实际情况。美国新政府不仅发动了一场全面的贸易战,而且似乎有意全面摧毁“美国例外论”。这是一场真正的讨伐,反对迄今为止让这个国家变得“伟大”并支撑(宣称的)普世价值观的一切东西。暂且不谈严格意义上的商业层面——商业层面破坏了美国赖以建立主导地位的全球价值链,在(非常)短期内直接威胁到美国经济——美国民主的所有制度和支柱现在都是华盛顿所奉行政策的目标。走在前列的是司法系统和新闻界——法治的两个标志——其次是教育、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仅举几例。
         在经济政策方面,特朗普的议程让所有观察家都感到意外,尽管这些决定本身只是考虑到MAGA计划。虽然我们最初期望通过放松管制、减税等方式制定有利于企业的法律和法令,但现在很明显,意识形态占了上风。打击移民和减少无可否认非常严重的贸易逆差——这是衡量美国经济活力的一个指标——已成为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尽管贸易逆差完全(过度)融资,这是其吸引力的一个标志。至少可以说,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用的手段令人费解。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包括引入禁止性关税,历史证明,这种关税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危害,也是无用的。随后,从解放日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滑稽的180度大转弯。一项观察和一项目标——无论多么清晰和合理——都不构成一项经济政策战略。而特朗普政府实施的那一项,如果确实存在的话,至少令人担忧。
         鉴于美国的核心作用,它对全球经济和价值链的影响显然将是巨大的。尽管我们认为,到2026年,经济急剧放缓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这里公布了我们对2026年的初步预测——但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如此之大,波折如此频繁,以至于我们只下调了四个国家的评级。对于这些行业,已宣布和已经实施的措施促使我们进一步下调评级(总共23个),而不是仅上调5个评级。
【原文出处:科法斯(COFACE)】
3. PIIE:美国关税政策是否将重塑全球贸易体系
         近日,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美国)高级研究员艾伦·沃尔夫(Alan Wm. Wolff)在《美国关税政策是否将重塑全球贸易体系》一文中表示,全球经济需要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其最低要求是关税透明、固定且受合同约束,并且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争端解决程序。此外,该体系需要互惠和非歧视待遇。这些要素显然至关重要。
目前,美国完全无视任何适用于其行为的规则。它随意征收关税,并要求所有国家做出无偿的贸易让步。它也尚未提出一套新的世界贸易治理规则。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提高关税及相关不确定性会产生经济成本,但这些成本何时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通胀或产品供应尚无定论。
         特朗普选择征收的关税可能会对美国在全球的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但世界其他国家正在进行调整,它们不是改变全球规则,而是探索能否与美国以外的国家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关系。这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因为世界其他国家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7%。
其他贸易国未效仿美国,广泛威胁要提高关税。也没有任何国家放弃对世贸组织管理的世界贸易体系的支持。各国领导人和贸易部长在其公开声明和官方通讯中强调,他们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并致力于改进该体系。
         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一直依赖美国的领导来塑造世界贸易体系的规则。而如今,这项任务落到了其他国家身上。
【原文出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
4. ITIF:美国需要制定统一的人工智能监管框架
         近日,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数据创新中心谷歌政策研究员Seung Yeon (Sunny) Lee在《联邦政府若不采取暂停措施,美国人工智能政策将会进一步分化》一文中表示,美国国会反对联邦政府暂停州级人工智能监管的决定错失良机。若不暂停,美国将继续面对各州各自立法的混乱局面,而这些法律会让消费者感到困惑,给企业带来负担,并阻碍创新。
          2025年美国国内出台的几项州级人工智能法案凸显这种杂乱无章的后果。总的来说,这些法律反映出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人工智能法律涌现,涵盖范围广泛,且各法律并不一致,将会对国家产生影响。问题不在于人工智能的监管,而在于许多州的法律在内容、范围和一致性上差异巨大,难以推广到国家层面。
         各州的监管框架也直接威胁着美国的全球竞争力。例如,中国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CAC)等中央级机构发布的集中式标准在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中国的做法更多的是自上而下,它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规则手册,而不像美国那样,开发者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州级规则。
         美国联邦政府暂停州级人工智能法律的制定或许有助于避免这一结果。美国需要一种统一的人工智能治理方法,以促进创新,并在各州之间建立清晰的监管体系。  【原文出处: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
5. 亚洲开发银行:数字协议可促进亚太地区贸易发展
         近日,亚洲开发银行(ADB)发表文章,指出数字经济协定(DEA)不仅是规则载体,更是能力建设与制度发展的平台,亚太地区经济体应将数字标准纳入贸易协定,使本地区成为规则塑造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亚太地区贸易,但监管滞后,各国发展步伐不一,规则缺失或重叠,新技术更是快速超越现有框架。如果不及时应对,数字经济红利将集中于富裕地区,加剧不平等。数字条款在区域贸易协定中日益普及,但落实与协调不均。部分国家已建立电商、网络安全、数据保护等框架,另一些才刚起步。这种监管差异增加了贸易碎片化与成本,尤其影响中小企业。亟需在可互操作的基础上开展灵活的数字规则合作,使发展中国家能循序融入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协定(DEA)是重要工具。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发起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韩国已加入,采取模块化设计,让成员按自身需求逐步采纳条款,适应AI治理、数字身份等新议题,兼顾开放与国家利益。
         亚太在全球数字标准制定中声音不足,小经济体和私营部门缺席。应将标准纳入贸易协定,并推动政府、企业与标准机构合作,使本地区成为规则塑造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数字标准倡议(Digital Standards Initiative)等项目正帮助提升能力、减少贸易摩擦。
         基础设施同样关键,跨境支付仍是薄弱环节。系统互不兼容、监管差异、美元依赖度高,导致转账成本高、效率低。需建设可通过移动支付和数字身份广泛使用的实时支付系统(包括加密货币交易系统),并协调反洗钱、隐私与互操作规则,推动本币结算、提升韧性。
         数字税收也需跟上跨境贸易步伐。现行税收协定难覆盖无实体存在的数字交易,定义与征税方式差异大,增加企业不确定性并造成税收流失。应采纳经合组织包容性框架等国际标准,强化数据隐私法规,并推动税务与贸易部门合作,避免“逐底竞争”。
总之,数字经济协定不仅是规则载体,更是能力建设与制度发展的平台。要发挥作用,需要持续承诺、灵活设计和对发展中经济体的支持。
【原文出处:亚洲开发银行】
6.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美印深海采矿合作可与中国竞争
         近日,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项目副主任Vivek Mishra等人在《深海采矿:美国、中国和“逐底竞争”》一文中表示,中国在许多关键领域快速发展,使其竞争占据越来越大的优势。鉴于此,特朗普政府发出行政命令,将深海采矿及其与关键矿产的联系置于聚光灯下。该命令的重点是开发海底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技术,以及保障关键行业的供应链安全。
         特朗普政府发布行政命令正值关键矿产领域地缘政治竞争日益激烈之时。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赋予了其巨大的影响力,特别对相关供应链有着强大的掌控力。美国已意识到自身在该领域的缺陷,因此发出深海采矿的行政命令,以在关键矿产领域实现快速发展。
         美国将目光放在海底资源是因为其深刻认识到中国主宰陆地关键矿产供应链的事实,而深海采矿为其提供了替代方案。然而,中国也在深海采矿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海底管理局(ISA)颁发的31张许可证中,中国持有5张,是持有许可证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还是国际海底管理局的常任理事国并为该机构的研究活动提供大笔资金。因此,中国在制定深海采矿政策方面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中国在深海采矿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体现在其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中。中国最近与库克群岛签署一项为期五年的深海矿产勘探协议,内容包括技术转让、后勤支持以及深海生态系统研究。尽管如此,美国正努力追赶,力求在深海采矿竞赛中取得优势。特朗普政府正制定一项长期战略,力图在这一领域赶超中国,这既包括加快国内进程,也包括与伙伴和盟友合作。
         总之,深海采矿竞争日益激烈。尽管深海采矿的经济和环境可行性尚未得到证实,且具有争议,但各国正在努力将其转化为具备商业规模的现实。美国可与印度合作,以在深海采矿领域发挥作用。两国深海采矿的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整合资源、资金和人力资本,并制定一项长期战略,以与中国竞争。
【原文出处: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
7. 越南国家统计局:2025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创15年新高
         近日,综合越通社报道、越南国家统计局数据,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挑战的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越南国内经济社会仍取得积极成果。
         据越南统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约7.52%,创下2011年至2025年15年来上半年增长率的最高水平。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势头积极,同比增长约7.96%,仅低于2020-2025年期间2022年第二季度的8.56%增速。其中,农林渔业领域增长3.89%,对全经济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9%;工业和建筑业增长8.97%,贡献率43.63%;服务业增长8.46%,贡献率51.18%。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52%,是2011-2025年同期最高水平。在全经济增加值增长中,农林渔业领域增长3.84%,贡献5.59%;工业和建筑业增长8.33%,贡献42.20%;服务业增长8.14%,贡献52.21%。
          2025年上半年,全球形势持续复杂多变,尤其是美国政策及其它国家的反应;地缘政治不稳定加剧,军事冲突在多国蔓延;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税紧张局势中断供应链,贸易战风险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造成严重后果;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等挑战日益加剧。通货膨胀仍高于各中央银行的目标,金融市场条件趋于收紧,全球经济增长呈现下滑趋势。多家国际组织已下调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低于此前预期。
          各国际组织也调整了对越南的增长预测:世界银行(WB)预计为5.8%,比2024年低1.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为5.4%,低1.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计为6.2%,低0.9%。
【原文出处:越通社、越南国家统计局】
8. 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美越贸易协议转运条款引担忧
         近日,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新加坡)高级研究员黎鸿协(Le Hong Hiep)在《越南与中国的转运困境》一文中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已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越南将对美国完全开放市场,而美国将对越南输美产品征收20%基础关税,并对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产品加征40%惩罚性关税。尽管该协议的具体内容尚未最终确定,但其中的转运条款引起了一些担忧。
         作者认为,越南应保持警惕,力争与美国达成最终协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并设法避免协议会损害越中关系。
         目前,特朗普对转运的定义含糊不清,这让其对越南乃至更广阔的中越关系的经济影响带来了不确定性。该术语的模糊性使美国可能采取更广泛的解释,将越南制造的、包含中国零部件的产品也视为转运产品。越南高度依赖中国输入的零部件及中间产品,尤其是在电子产品和纺织等关键出口领域。如果美国采用更广泛的定义,越南对美出口的很大一部分产品或被征收40%的关税。这种情况会让越南经济遭受重创,并可能导致越中关系交恶。
          越南将美国视为重要出口市场,并依赖中国提供的零部件及中间产品,回旋余地有限。作者认为,美国与中国应该认识到越南这类国家面临的困境,并努力将附带损害降至最低。如果美中两国不能妥协,或会出现双输局面。全球经济动荡不仅会损害越南等国,最终也会损害这两个大国自身。
【原文出处: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
         所谓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将商品销售至另一国市场的行为。中国的纺织化纤领域已经成为了被海外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
反倾销成贸易摩擦新手段
         根据2025年7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应the Ad Hoc Coalition of European Producers of Yarnsof Polyamide于2025年6月16日提出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酰胺纱线(Yarns of Polyamide)发起反倾销调查。而就在不久以前,土耳其也对来自中国的纱线进行了反倾销调查。
          2025年5月21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5/7号公告称,应土耳其生产商申请,对原产于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和越南的人造及合成短纤维纱线和缝纫线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近年来,反规避调查逐渐成为贸易摩擦的新手段。反规避调查是反倾销措施的延伸和扩展,其目的是防止被调查产品通过各种方式规避反倾销税。2019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领域共遭遇14起反规避调查,其中11起由土耳其发起、2起由印度发起、1起由秘鲁发起。这些调查涉及的产品范围广泛,包括人造及合成纤维短纤纱线和缝纫线、合成纤维长丝纱线的机织物、合成及人造纤维短纤机织物、聚氨基甲酸酯浸渍的纺织品、聚氨酯制合成革与人造革、聚酯高强力纱、渔网等产品。
纺织化纤行业成反倾销重灾区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分析,去年,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呈现诸多特点。首先,案件数量创历史新高,涉案产品范围广。2024年纺织服装行业共遭遇25起贸易摩擦案件,同比上升14%;涉案金额达16.3亿美元,同比上升26%。涉案产品从合成纤维等纺织原料到服装等成衣制品,覆盖了供应链的上下游。
其次,化纤类产品成为贸易救济调查重灾区。化纤类产品作为纺织服装行业的重要原料,因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如强度大、耐磨性好、易洗涤等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随着国外化纤企业贸易保护意识的增强,化纤产品成为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对象。在2024年纺织服装领域的25起贸易摩擦案件中,近半数涉及化纤类产品,土耳其、美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和墨西哥等国家是主要的发起国,其中土耳其启动了6起调查,美国启动了4起,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和墨西哥各启动2起,巴西启动了4起。
再次,同类产品遭遇多国多起调查,贸易摩擦国际传导性凸显。一国的贸易救济调查往往会引起其他国家或竞争对手企业的效仿。比如,自2005年以来,尼龙长丝纱线产品共遭遇来自印度、巴西、土耳其3个国家的10次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合计约4.4亿美元。
反倾销事件为何频发?
         为何这些年会出现这么多针对我国纺织化纤行业的反倾销行为呢?
一方面,近些年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消费市场角度,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率先对全球发起贸易战,导致全球多年来维持的自由贸易默契被打破,不少国家开始较为明目张胆地打起了地方保护的主意;而从生产角度,随着近些年中国纺织产能外移,海外产能逐渐兴起,不少国家变成了我国纺织产业的竞争者,有保护本国产能的需求,尤其是纺织企业作为建立一国工业流程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产业,往往也是最先受到地方保护的冲击。
         另一方面,最近这些年,中国纺织品乃至上游原料的价格确实有些太低了,不仅国外觉得低,就连本国的纺织企业也觉得低,但是这些年产能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需求增加的速度,纺织企业为了不至于积累过多库存,很多时候已经从以赚钱为目的,变成以卖货为目的,根本就考虑不到利润了,这么低的价格,海外很多刚刚建立起来的纺织工业根本没有竞争的可能性,甚至低于理论成本,这也给其他国家留下了反倾销的借口。
 
来源:宁波贸促之窗、化纤头条
(信息来源:新华网、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参考消息网、宁波市皮革行业协会、宁波市纺织行业协会、宁波市服装协会、宁波市塑料行业协会、国际商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