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贸预警信息提示
1、美国ITC发布对蜂窝基站通信设备及其组件和下游产品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6月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蜂窝基站通信设备及其组件和下游产品(调查编码:337-TA-1388)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5月8日作出的初裁(No.59)不予复审,即基于专利协议终止本案调查。
2、美国ITC发布对带彩色外底的女式平底鞋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6月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带彩色外底的女式平底鞋(,调查编码:337-TA-1428)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5月5日作出的初裁(No.7)不予复审,即列名被告全部为缺席被告。
3、美国ITC发布对机动自平衡车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6月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机动自平衡车(调查编码:337-TA-1440)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5月13日作出的初裁(No.10)不予复审,即增补中国浙江Zhejiang TaoTao Vehicles Co., Ltd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列名被告。
4、美国对精制棕刚玉作出第四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2025年6月4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进口自中国的精制棕刚玉作出第四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若取消现行反倾销措施,将会导致中国涉案产品以135.18%的倾销幅度继续或再度发生。
5、美国作出香兰素双反终裁
2025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香兰素(Vanillin)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肯定性终裁,裁定中国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率为190.20%-379.87%(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190.15%-379.82%),裁定Jiaxing Guihua Chemical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和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的补贴率均为42.10%。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计将于2025年6月17日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终裁。本案涉及美国海关编码2912.41.0000和2912.42.0000项下产品。
6、巴西对华热轧板卷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年6月3日,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外贸秘书处发布2025年第39号公告,应巴西国内企业ArcelorMittal Brasil S.A.、Gerdau Açominas S.A.和Usinas Siderúrgicas de Minas Gerais S.A.于2024年10月30日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热轧板卷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参考描述为铁或非合金钢的热轧平轧产品,未镀覆、涂层或包覆,任何宽度,非卷材形式、厚度小于4.75毫米,或卷材形式、任何厚度(以公告原文为准)。涉及南共市税号7208.10.00、7208.25.00、7208.26.10、7208.26.90、7208.27.10、7208.27.90、7208.36.10、7208.36.90、7208.37.00、7208.38.10、7208.38.90、7208.39.10、7208.39.90、7208.40.00、7208.53.00、7208.54.00、7208.90.00、7211.13.00、7211.14.00、7211.19.00、7211.90.10、7211.90.90、7225.30.00、7225.40.90和 7226.91.00项下的产品。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损害调查期为2019年7月至2024年6月。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7、美国对低克重热敏纸发起第三次双反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6月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低克重热敏纸发起第三次反倾销和反补贴日落复审调查。与此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进口自中国的低克重热敏纸发起第三次反倾销和反补贴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调查,审查若取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的实质性损害是否将继续或再度发生。利益相关方应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日内向美国商务部进行应诉登记。利益相关方应于2025年7月2日前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回复意见,并最晚于2025年8月13日就该回复意见的充分性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评述意见。
8、美国对电解二氧化锰发起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6月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电解二氧化锰发起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与此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进口自中国的电解二氧化锰发起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调查,审查若取消现行反倾销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的实质性损害是否将继续或再度发生。利益相关方应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日内向美国商务部进行应诉登记。利益相关方应于2025年7月2日前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回复意见,并最晚于2025年8月13日就该回复意见的充分性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评述意见。
9、美国ITC发布对健身器材及其子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5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健身器材及其子组件(调查编码:337-TA-1419)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4月30日作出的初裁(No.15)不予复审,即列名被告中国山东Shandong VOG Sports Products Co. Ltd., Dezhou City, China山东沃格运动用品有限公司、中国山东Dezhou Bodi Fitness Equipment Co., Ltd., Dezhou City, China德州博迪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中国江苏Suzhou Selfcipline Sports Goods Co., Ltd., Suzhou, China苏州赛普林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存在侵权美国注册专利号8,721,511第1项申诉和D659,208的申诉;同时发布建议救济措施为普遍排除令、禁止令、对总统审查期间的涉案产品征税100%,并就此向公众征求意见,书面材料不晚于2025年6月13日提交。
10、欧亚经济委员会继续对涉华镀锌钢板实施反倾销措施
2025年6月10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保护司发布第2025/440/AD26R1号公告,依据欧亚经济委员会第50号决议,决定将2019年12月3日第209号决议确定的反倾销措施的有效性再延长五年,继续对原产于中国和乌克兰镀锌钢板实施反倾销措施,其中,中国涉案产品税率为12.69%~17.00%,乌克兰为23.90%,措施有效期至2030年6月9日(含)。
11、墨西哥对华塑料喷雾器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2025年6月10日,墨西哥经济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塑料喷雾器作出反倾销第三次日落复审终裁,决定继续对涉案产品征收86%的反倾销税,措施自2024年4月22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涉案产品(包括铝盖)为螺纹直径介于15~24毫米,高度介于410~415毫米的塑料喷雾器,涉及TIGIE税号9616.10.01项下的产品。
12、欧盟对华硬木胶合板作出反倾销初裁
2025年6月1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硬木胶合板(Hardwood Plywood)作出反倾销肯定性初裁,初步裁定:邳州市江山木业有限公司(Pizhou Jiangshan Wood Co., Ltd.)临时反倾销税为25.1%、其他企业临时反倾销税为62.4%。涉案产品的欧盟CN(Combined Nomenclature)编码为ex 4412 31、ex 4412 33和ex 4412 34(TARIC编码为4412 31 10 80、4412 31 90 00、4412 33 10 12、4412 33 10 22、4412 33 10 82、4412 33 20 10、4412 33 30 10、4412 33 90 10和4412 34 00 10)。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利益相关方应于公告发布次日起5个自然日内提交听证会申请、15个自然日内提交案件评述意见。
13、墨西哥对华冷轧钢板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6月9日,墨西哥经济部发布公告称,应墨西哥企业Ternium México, S.A. de C.V.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冷轧钢板启动反倾销第二次日落复审调查。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涉案产品为宽度大于等于600毫米、厚度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3毫米,硼含量大于等于0.0008%,无论是否涂镀的合金或非合金冷轧钢板,涉及TIGIE税号7209.16.01、7209.17.01和7225.50.91项下的产品。公告自发布次日起生效。案件调查期间,现行反倾销税持续有效。
14、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钢制丙烷气瓶第一次双反日落复审产业损害终裁
2025年6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对进口自中国和泰国的钢制丙烷气瓶作出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对进口自中国的钢制丙烷气瓶作出第一次反补贴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裁定若取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根据终裁结果,本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继续有效。
15、印度对涉华维生素A棕榈酸酯征收反倾销税
2025年6月6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发布第14/2025-Customs(ADD)号通报称,接受印度商工部于2025年3月10日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瑞士和欧盟的维生素A棕榈酸酯作出的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决定对中国、瑞士和欧盟的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分别如下:涉案中国生产商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Shangyu NHU Bio-Chem Co.,Ltd.)为14.95美元/千克、中国其他生产商为20.87美元/千克,瑞士生产商DSM Nutritional Products Limited为0.87美元/千克、瑞士其他生产商为8.2美元/千克,欧盟生产商为11.09美元/千克。涉案产品包括浓度1.7 MIU/Gm和1.0 MIU/Gm所有形态的维生素A棕榈酸酯,无论是否经过稳定化处理,不包括用于动物的1.6MIU/Gm的维生素A棕榈酸酯。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29362100、29362290、29362800、29369000、29362690和29362990项下的产品。措施自本通报发布于官方公报之日起生效。
16、印度对涉华不溶性硫磺征收反倾销税
2025年6月6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发布第13/2025-Customs(ADD)号通报称,接受印度商工部于2025年3月7日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和日本的不溶性硫磺(Insoluble Sulphur)作出的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决定对上述国家的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分别如下:中国生产商的反倾销税为307美元/吨,日本生产商Shikoku Chemicals Corporation为259美元/吨、日本其他生产商为358美元/吨。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28020010、38123930和38249900项下的产品。措施自本通报发布于官方公报之日起生效。
17、外国企业对特定电子眼镜及其组件和相关充电设备(II)提起337调查申请
2025年6月6日,美国IngenioSpec, LLC, LL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及销售的特定电子眼镜及其组件和相关充电设备(II)违反了美国337条款。
18、美国ITC发布对蜂窝基站通信设备及其组件和下游产品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6月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蜂窝基站通信设备及其组件和下游产品(调查编码:337-TA-1388)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5月8日作出的初裁(No.59)不予复审,即基于专利协议终止本案调查。
19、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碳合金钢螺杆第一次双反日落复审产业损害终裁
2025年6月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对进口自中国、印度、泰国3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碳合金钢螺杆(Carbon and Alloy Steel Threaded Rod)作出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对进口自中国和印度的碳合金钢螺杆作出第一次反补贴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裁定若取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根据终裁结果,本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继续有效。
20、欧盟对涉华1,4-丁二醇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年6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应INEOS Solvents SA于2025年4月3日提出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沙特阿拉伯和美国的1,4-丁二醇(1,4-Butanediol)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的欧盟CN(Combined Nomenclature)编码为2905 39 26和2905 39 28。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本案初裁预计将于7个月内作出,最长不超过8个月。
21、巴基斯坦对涉华聚氯乙烯树脂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6月2日,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发布第50/2016/NTC/PVC/SR-II/2025号公告称,应巴基斯坦生产商Engro Polymer and Chemicals Limited于2025年3月28日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大陆、韩国、泰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悬浮级聚氯乙烯树脂启动反倾销第二次日落复审调查。本案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本案涉及巴基斯坦税号3904.1090项下的产品,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管道和配件、花园软管、鞋子、电缆、薄膜及片材、复合材料、包装等。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案件调查期间,现行反倾销税持续有效。预计终裁将于公告发布之日起12个月内作出。
22、美国对L-赖氨酸发起双反调查
2025年6月18日,应美国赖氨酸公平贸易联盟于2025年5月28日提交的申请,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L-赖氨酸(L-lysine)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2922.41.0090项下产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计将最晚于2025年7月14日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初裁。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对本案进行调查并预计于2025年8月21日作出反补贴初裁,2025年11月4日作出反倾销初裁。
23、美国作出低速载人车辆双反终裁
2025年6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低速载人车辆作出反倾销终裁,裁定广东绿通新能源电动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uangdong Lvtong New Energy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的倾销率为119.33%(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119.33%)、厦门市戴尔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Xiamen Dalle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的倾销率为312.31%(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312.31%)、获得单独税率的企业倾销率为291.04%(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291.01%)、中国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率为478.09%(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478.09%)。同时,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的低速载人车辆作出反补贴终裁,裁定广东绿通新能源电动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uangdong Lvtong New Energy Electric VehicleTechnology Co., Ltd.)补贴率为31.45%、河北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Hebei Machinery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和山东奥德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Shandong Odes Industry Co., Ltd.)因未参与应诉,补贴率均为679.44%、厦门市戴尔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Xiamen Dalle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补贴率为44.38%、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的补贴率为41.14%。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计将于2025年7月31日对本案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终裁。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8703.10.5030项下产品。
24、美国作出临时钢制围栏反补贴初裁
2025年6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临时钢制围栏(Temporary Steel Fencing)作出反补贴初裁,初步裁定河北明迈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Hebei Minmetals Co., Ltd. )补贴率为33.27%、石家庄赛德贸易有限公司(Shijiazhuang SD Company Ltd.)补贴率为139.20%、安平县兴鹏五金制品有限公司(Anping County Xingpeng Hardware Co., Ltd.)、深州岳垒金属制品有限公司(Shenzhou Yuelei Metal Products Co., Ltd.)、四川金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Sichuan Gold-Link Industry)、Sourcing Solution Co., Ltd.、天津盟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Tianjin Mengsheng Metal Products)因未参与应诉,补贴率均为301.83%、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的补贴率均为86.24%。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2025年10月27日作出反补贴终裁。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7308.90.9590项下产品。
25、巴基斯坦对华聚酯长丝纱线作出反倾销终裁
2025年6月17日,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发布第ADC65/2024号案件的最新公告,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聚酯长丝纱线(Polyester Filament Yarn)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裁定涉案产品存在倾销,且该倾销对巴基斯坦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决定自2024年11月15日起,对涉案产品征收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税率为5.35~20.78%(详见附表)。措施不包括仅用于巴基斯坦出口产品原料的聚酯长丝纱线和涉及国外捐款援助项目及其他豁免关税项目所需的聚酯长丝纱线。涉案产品的巴基斯坦税号为5402.3300和5402.6200。
26、巴西对涉华盘条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年6月17日,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外贸秘书处(Ministério do Desenvolvimento, Indústria, Comércio e Serviços/Secretaria de Comércio Exterior)发布2025年第44号公告,应巴西国内企业Arcelormittal Brasil S.A.、Gerdau Aço Longos以及Gerdau Açominas e Gerdau S.A.于2024年10月31日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和俄罗斯的盘条发起反倾销调查。本案涉及南共市税号72139110、72139190、72139910、72139990、72279000、72132000和72272000项下的产品。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损害调查期为2019年7月至2024年6月。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7、印尼终止对华合成纤维长丝纱线反倾销调查不实施反倾销措施
2025年6月16日,印度尼西亚反倾销委员会(KADI)发布第AD.02/253/KADI/06/2025号公告称,鉴于印尼国内相关产业供给不足,征收反倾销税不符合国家利益,因此,决定终止对原产于中国合成纤维长丝纱线的反倾销调查,不实施反倾销措施。
28、美国作出刹车鼓双反终裁
2025年6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和土耳其的刹车鼓(Brake Drums)作出反倾销终裁,裁定中国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率为77.14%-160.79%(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77.14%-150.25%);土耳其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率为15.22%-149.29%(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12.86%-146.93%)。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和土耳其的刹车鼓作出反补贴终裁,裁定朝阳飞马装备制造有限公司(CAIEC Trailer Master Co., Ltd.)/朝阳飞马车辆设备股份公司(Trailer Master CVSInc.)、乔伊汉德(广州)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Guangzhou Joyhand Import & Export Co.)、Hebei Iruijin Auto Parts Co., Ltd.、Henan Broad Top Metal Work, Llc、Henan Valiant Braking System Co.、HTS (Tianjin) Supply Chain Co., Ltd.、Panasia CVS (HK), Ltd.、南京诺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Raw King Brake Parts Co., Ltd.)、天津纺织集团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Tianjin Textile Group Import and Export Inc.)、厦门天嵘实业有限公司(Xiamen Tinmy Industrial Co., Ltd.)、Xingtai Xunchiyoute Auto Parts Co.、盐城特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Yancheng Terbon Auto Parts Co.)、烟台宏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Yantai Hongtian Autoparts Co., Ltd.)和浙江福士达集团有限公司(Zhejiang Firsd Group Co., Ltd.)因未参与应诉,补贴率均为446.83%、山东康迈机械有限公司(Shandong ConMet Mechanical, Ltd.)/ 康迈(潍坊)机械有限公司(Weifang ConMet Mechanical Products Co., Ltd.)和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的补贴率均为11.94%;土耳其生产商/出口商的补贴率为2.80%—131.60%。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计将于2025年7月28日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终裁。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8708.30.5020和8708.30.5090项下产品。
29、印度对华氟橡胶发起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6月16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称,应印度国内企业Gujarat Fluorochemicals Limited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氟橡胶[Fluoroelastomers(FKM)]发起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39045090、39046990、39049000、39046910项下的产品。本案的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至2022年、2022年至2023年、2023年至2024年以及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30、印度对华热塑性聚氨酯基漆面保护膜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年6月16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称,应印度国内企业Garware Hi-Tech Films Limited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热塑性聚氨酯基漆面保护膜发起反倾销调查。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39095000、39191000、39199010、39199090、39201019、39201099、39206190、39206290、39206919、39206922、39206929、39206939、39206999、39209490、39209912、39209919、39209939、39209991、39209999、39211310、39211390、39211900、39219029、39219099、39269069和39269099项下的产品。本案的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以及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31、印度对华玻璃纤维棉卷发起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6月16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称,应印度国内企业U.P. Twiga Fiberglass Limited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玻璃纤维棉卷(Faced Glass Wool in Rolls)发起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70198000、70199000、70199010、70199090、70191900、70193900和70195900项下的产品。本案的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至2022年、2022年至2023年、2023年至2024年以及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32、欧盟对华无头螺钉作出反倾销初裁
2025年6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无头螺钉(Screws without Heads)作出反倾销肯定性初裁,初步裁定浙江君悦标准件有限公司(Zhejiang Junyue Standard Part Co., Ltd.)临时反倾销税为62.3%、Brother Group:嘉兴海恩特标准件有限公司(Jiaxing High-enter Fasteners Co., Ltd.)、浙江摩根兄弟科技有限公司(Zhejiang Morgan Brother Technology Co., Ltd.)、嘉兴兄弟标准件有限公司(Jiaxing Brother Standard Part Co., Ltd.)临时反倾销税均为63.9%、Chinafar Group:嘉兴市华远标准件股份有限公司(Jiaxing Chinafar Standard Parts Co., Ltd.)、江苏浙标通用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Jiangsu Zhe Fasteners Co., Ltd.)临时反倾销税均为80.7%、其他合作企业(详见原文附件)临时反倾销税为67.4%、其他企业临时反倾销税为80.7%。涉案产品的欧盟CN(Combined Nomenclature)编码为7318 15 42和7318 15 48。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利益相关方应于公告发布次日起5个自然日内提交听证会申请、15个自然日内提交案件评述意见。
33、欧盟对涉华玻璃纤维织物发起第一次反补贴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6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应Tech-Fab Europe于2025年3月12日提交的申请,对原产自中国和埃及的玻璃纤维织物(Woven and/or Stitched Glass Fiber Fabrics)发起第一次反补贴日落复审调查,审查若取消现行反补贴措施,涉案产品的补贴及该补贴对欧盟国内产业构成的损害是否将继续或再度发生。涉案产品的欧盟CN编码为ex 7019 61 00、ex 7019 62 10、ex 7019 62 90、ex 7019 63 00、ex 7019 64 00、ex 7019 65 00、ex 7019 66 00、ex 7019 69 10、ex 7019 69 90和ex 7019 90 00(TARIC编码为7019 61 00 81、7019 61 00 83、7019 61 00 84、7019 62 10 81、7019 62 10 83、7019 62 10 84、7019 62 90 81、7019 62 90 83、7019 62 90 84、7019 63 00 81、7019 63 00 83、7019 63 00 84、7019 64 00 81、7019 64 00 83、7019 64 00 84、7019 65 00 81、7019 65 00 83、7019 65 00 84、7019 66 00 81、7019 66 00 83、7019 66 00 84、7019 69 10 81、7019 69 10 83、7019 69 10 84、7019 69 90 81、7019 69 90 83、7019 69 90 84、7019 90 00 81、7019 90 00 83和7019 90 00 84)。本次日落复审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
34、欧盟对华香兰素作出反倾销终裁
2024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香兰素(Vanillin)作出反倾销终裁,决定对分子式为C8H8O3或C9H10O3、纯度按重量计高于95%的香兰素征收欧盟到岸价(free-at-Union-frontier price)131.1%最终反倾销税,涉案产品包括合成香兰素、天然香兰素,生物来源合成香兰素(生物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合成香兰素、天然香兰素和生物来源合成香兰素的欧盟CN(Combined Nomenclature)编码为ex 2912 41 00、乙基香兰素的欧盟编码为ex 2912 42 00(TARIC编码为2912410010和2912420010)。纯度按重量计低于95%的不同芳香化学物质的混合物不适用上述反倾销税。
35、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精制棕刚玉第四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终裁
2025年6月2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对进口自中国的精制棕刚玉作出第四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裁定若取消现行反倾销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根据终裁结果,本案现行反倾销措施继续有效。
36、欧亚经济委员会继续对华无缝钢管征收反倾销税
2025年6月24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保护司发布第2025/442/AD27R1号公告,依据2025年6月24日欧亚经济委员会第56号决议,决定维持2019年第218号决议确定的反倾销税不变,继续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15.50%反倾销税,有效期至2030年6月23日,涉案产品为外直径不超过650毫米(含),横截面为圆形的无缝耐腐蚀不锈钢管,涉案产品的欧亚经济联盟税号为7304491000、7304499301、7304499309、7304499501、7304499509、7304499900;与此同时,废止2024年12月17日第145号决议:关于将现行反倾销税的有效期延长至2025年9月24日(含)的决定。公告自2025年7月24日起生效。
37、土耳其对华合成及人造短纤维织物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2025年6月23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5/11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合成及人造短纤维织物作出反倾销第四次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决定维持2018年12月31日第2019/4号公告确定的反倾销税不变,继续对涉案产品征收到岸价(CIF)44%的反倾销税。涉案产品的土耳其税号为55.13、55.14、55.15和55.16。措施自公告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
38、土耳其对华不锈钢焊缝管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2025年6月23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5/12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不锈钢焊缝管作出反倾销第二次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决定维持2018年12月31日第2019/3号公告确定的反倾销税不变,继续对涉案产品以到岸价(CIF)征收反倾销税,其中,中国大陆企业佛山市广上不锈钢有限公司(Foshan Vinmay Stainless Steel Co., Ltd.)为13.82%,Foshan Nanhai Qiuxun Stainless Steel Product Co., Ltd.和其他中国大陆企业均为20.50%;中国台湾地区企业YC Inox Co., Ltd.和Froch Enterprise Co., Ltd.为7.98%,其他中国台湾地区企业为11.50%。措施自公告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涉案产品的土耳其税号为7306.40.20.90.00、7306.40.80.90.00和7306.61.10.00.00。
39、马来西亚对涉华铁或非合金钢冷轧钢卷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2025年6月21日,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日本、韩国和越南的宽度大于等于1300毫米的冷轧钢卷作出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对中国和日本的涉案产品作出肯定性终裁,裁定对中国和日本的涉案产品继续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分别如下:中国生产商/出口商鞍钢集团有限公司(Angang Steel Company Limited)为4.82%、马鞍山钢铁股份有效公司(Maan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为4.76%、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 Steel Co., Ltd)为8.74%、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为26.38%,日本生产商/出口商为26.39%,该措施自2025年6月23日起生效,至2030年6月22日终止;同时对韩国和越南的涉案产品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否定性终裁,裁定自2025年6月23日起终止对韩国和越南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并且终止调查。
40、巴基斯坦对华连铸坯材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6月20日,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发布第36/2015/NTC/CCB/SSR/2025号公告称,应巴基斯坦生产商Amreli Steels Limited、Mughal Iron & Steel Industries Limited和Frontier Foundry Steel Private Limited于2025年4月30日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连铸坯材[Continuous Casting(Steel)Billets]启动反倾销第二次日落复审调查。本案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涉案产品为铁及非合金钢、合金钢的半成品,涉及巴基斯坦税号7207.1110、7207.1190、7207.1210、7207.1290、7207.1910、7207.1920、7207.1990、7207.2010、7207.2020、7207.2090、7224.1000和7224.9000项下的产品,用于再轧机生产钢筋、线材、梁、槽钢和T型铁等。案件调查期间,现行反倾销税持续有效。终裁预计于公告发布之日起12个月内作出。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41、美国ITC发布对充电电池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6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充电电池及其组件(调查编码:337-TA-1421)作出337部分终裁:基于和解,终止对列名被告中国广东Relion Battery (Shenzhen) Technology Co. of China瑞莱昂(深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初裁No.30)和列名被告中国江苏Renogy New Energy Co., LTD, Suzhou City, China如果新能源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美国RNG International Inc. of Ontario, CA(初裁No.31)的调查。
42、美国ITC发布对电子计算设备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6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电子计算设备及其组件(调查编码:337-TA-1382)作出337部分终裁:本案行政法官复审后确认,本案不存在侵权,终止本案调查。
43、美国ITC发布对带像素的传感器及其下游产品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6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带像素的传感器及其下游产品(调查编码:337-TA-1403)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6月9日作出的初裁(No.60)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本案调查。
44、美国ITC发布对智能穿戴设备、系统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6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决定对特定智能穿戴设备、系统及其组件(调查编码:337-TA-1398)的337最终初裁(FID)和建议救济措施进行部分复审,即是否满足美国注册专利号11,868,178美国国内市场地位的经济要素,并建议采取的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向利益相关方征求意见,书面材料不晚于7月7日提交。
(二)企业走出去风险预警
1、美国服装巨头要求中方承担最高66%关税成本!全球纺织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
沃尔玛不仅是全球最大零售商、也是中美贸易战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在中美关税博弈中,沃尔玛的态度能很大程度上代表美国经销商的实际处境,纺织人也能由此看到中国纺织品出口会遇到的种种问题。
4月26日,在美对华145%关税生效两周后,首席执行官刚从白宫出来的沃尔玛,随即通知中国供应商回复供货,并表示关税由沃尔玛来承担!
但是,最新的情况是,风向标沃尔玛的关税态度开始180°反转了!
据《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最新报道称:随着持续进行的中美贸易战加大了在企业盈利方面的压力,美国零售巨头目前要求中国供应商,承担介于一半至66%的美国进口关税成本。
浙江某出口商称,过去美国主要零售商会负担货物从中国运到美国的全部费用,因为这些公司可以利用其与航运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来控制成本。但现在情况正发生改变,美国零售巨头要求中企吸收贸易争端带来的额外成本,一些为美国零售商供货的浙江工厂不得不承担部分甚至全部的货运成本。
如果按照目前沃尔玛、塔吉特(Target)等零售巨头要求中国供应商分摊关税的50~60%,也就是支付商品总价的25-30%的关税,对于众多利润远不足10%的中国纺织品供应商而言,这几乎是无法消化的!
沃尔玛的情况是美国经销商的一个缩影。关税政策作为特朗普本届政府施政的核心政策,其内政、外交、选举的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关税这一核心政策展开的,因此想让他完全取消关税几乎不可能。
但是美国消费者的选票同样重要,这么离谱的关税如果反映到物价上,那美国的通胀就要上天,不仅民调上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特朗普心心念念的美联储降息更是看不到影子了,因此他也不愿意看到物价上涨,要沃尔玛这样的经销商承担这部分关税。
杀头的买卖有人做,亏钱的买卖没人做,哪怕是沃尔玛这样的巨头,也吃不下这么离谱的关税,只能向供应商施压,可是供应商的利润本来就薄,也承担不下关税,最终的结果就是很多做对美出口生意的纺织人最近遇到的,客户一直在谈,但是价格就是谈不拢,最终“雷声大、雨点小”,几乎还是做不了美国方面的实单。
从今年的出口数据也能很明显地反映出这个情况。
据中国海关统计,1-4月中国服装累计出口446.2亿美元,同比下降1.5%。4月10日,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合计达145%的高额关税,我对美出口受到较大冲击。4月当月,我服装对全球出口同比下降0.5%,其中对美国出口下降18.1%,对非美市场出口合计增长4.1%。
在海外市场进口占比方面,1-3月,中国占美国服装进口份额为19.8%,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占欧盟服装进口份额为27.8%,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占日本服装进口份额为45.9%,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
4月当月受美对等关税影响,对美出口大幅下跌,同比下降18.1%。对东盟出口同比下降11.9%。对欧盟出口则大幅上涨,同比增长24.1%。
一条成熟的供应链是市场多年来博弈出来的相对最优解,但突发的高额关税会打破这种博弈的基础条件,随着特朗普关税的发酵,全球纺织产业新的供应链也在重构。
2、欧洲央行或再度降息应对经济不确定性
受欧元区主要经济体5月通胀降温、外部贸易形势严峻等因素影响,市场预计欧洲央行将于6月5日实施降息,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
如果降息,这将是欧洲央行去年6月以来第8次降息,且对今年稍晚进一步降息保持开放态度。彭博社的经济学家预测,欧洲央行将于9月再降息25个基点,若“对等关税”暂缓期过后,美国启动加征额外关税,欧洲央行可能会加码宽松政策。
外界普遍预测,欧洲央行将调降欧元区通胀预测,该行上次发布通胀预测是在3月,当时美国尚未调高对欧盟和其他地区的进口关税。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日前发表演讲透露,近期还将通过发展经济、提高支付效率等手段提高欧元的国际地位。
拉加德5月26日在德国首都柏林出席一场活动时指出,目前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约为58%,处于1994年以来最低水平;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约为20%。
拉加德认为,要提升欧元地位,首先必须确保欧洲拥有坚实且可信的地缘政治基础。这需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开放贸易,增加欧盟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并以强有力的安全能力作为支撑。
3、主要产油国继续增产 油价下跌概率加大
继两次宣布增产41.1万桶/日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日前会议上讨论7月份增产事宜,决定连续第三个月宣布41.1万桶/日的大规模增产计划。分析指出,增产计划叠加贸易紧张局势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原油市场波动或将加剧。
主要产油国7月将继续增产。据法新社报道,欧佩克日前发表声明说,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和阿曼等8个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7月起日均增产41.1万桶,与5月和6月的计划增量持平。
根据声明,鉴于当前市场基本面稳健,石油库存处于低位,8国决定进行产量调整,并将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增产节奏,以维护石油市场稳定。8月份的产量将于7月6日会议上确定。
面对原油市场潜在的价格波动,国际能源巨头已启动战略调整,加速布局替代能源。壳牌集团宣布将2025年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比提升至28%,较2024年提高5个百分点;英国石油公司则计划在东南亚新建3座生物柴油炼厂,预计2026年产能达120万吨/年。
法新社称,目前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低于65美元,远低于2022年乌克兰危机导致的每桶逾120美元。油价下跌使全球通胀速度放缓,也提振了包括大多数欧洲国家在内的依赖进口原油国家的经济增长。
英国智库“经济商业研究中心”(CEBR)经济学家辛赫告诉法新社,原油价格走跌有助于降低交通及生产成本,继而有利于进一步拉低物价。消费者手头更宽裕,就能从事更多休闲观光等非必需消费。
但辛赫指出,尽管油价走跌部分成因源于紧张的贸易政策,但金属等其他货品的投入成本恐怕将会飙涨,对于通胀的净影响仍难预料。此外,低油价也会削弱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可能拖累绿色科技的投资。
4、对美出口遭遇“寒冬”,中国纺企 “转战” 欧盟,订单量飙升 16.2%
4 月数据显示,中国纺织服装对美出口额仅 29.3 亿美元,同比暴跌 19.7%,其中针梭织服装出口量下降 10.8%,单价下跌 5.2%,呈现 “量价齐跌” 态势。美国政府推行的 “对等关税” 政策成为直接导火索 —— 尽管 5 月中美经贸会谈将关税从 125% 降至 10%,但 20% 的 “芬太尼关税” 仍保留,政策不确定性让企业陷入 “接单如赌博” 的困境。
更严峻的是,美国进口商为规避风险加速转向东南亚市场:3 月美国自中国进口纺织服装下降 7.2%,自越南进口却暴涨 20.4%,孟加拉国、印度等国的替代效应持续蚕食中国企业市场份额,中小型企业生存压力陡增。
与美国市场的惨淡形成反差,欧盟成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增长极”。4 月对欧盟出口同比飙升 16.2%,其中德国、意大利、荷兰增幅分别达 27%、16%、19%,针梭织服装出口量猛增 27.8%。尽管单价下跌 2.6%,但 “以量补价” 的策略让企业得以维系现金流。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3 月欧盟自中国进口纺织服装增长 22.8%,远超孟加拉国、土耳其等竞争对手,中国供应链在性价比与产能稳定性上的优势依然显著。
东盟市场表现疲软:4 月对东盟出口额同比下降 2.1%,服装出口下滑 11.9%,越南作为区域最大进口国,对中国纱线面料需求下降 1.9%。仅柬埔寨(纱线面料出口增 14.9%)、印尼(增 2.5%)等少数国家呈现亮点。
“一带一路” 成新引擎:4 月对共建国家出口增长 4.4%,尼日利亚、巴西、智利增幅达 36%、16%、33%;1-4 月累计出口 524.1 亿美元,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 57.9%,多元化布局逐步缓解对美依赖。
尽管部分市场出口量增长,但全行业陷入“低价竞争” 泥潭:4 月纱线、面料、家用纺织品、针梭织服装出口单价分别下降 3.6%、8.4%、15.4%、6.7%;1-4 月针梭织服装出口量增 7.7%,单价却暴跌 9.1%,企业面临 “卖得越多、亏得越狠” 的尴尬处境。国内某面料厂负责人坦言:“开工是亏损,停工连工资都发不出,行业正在经历深度洗牌。”
OECD 已将 2025 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 3.3% 调降至 2.9%,美国经济增速更被砍至 1.6%,外需萎缩压力加剧。尽管中美关税阶段性下调,但 “芬太尼关税” 与后续政策反复风险犹存,纺织服装企业仍需在开拓新兴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供应链布局上加速破局。
5、中国与中亚开展人工智能合作前景广阔
“丝路融通: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携手应对世界变局论坛”22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与会嘉宾认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中亚国家同样将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视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双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
哈萨克斯坦国家信息网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于2024年成立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启动培训课程,在编辑和分析流程中采用自动化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与会嘉宾认为,在数字经济蓬勃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合作将成为中国-中亚合作的新增长点。
6、鞋业供应链加速全球性重构
2025年8月14日——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却成为悬在全球鞋类产业链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国对华鞋类商品30%临时关税缓冲期将在此日终结,此后出口的商品将面临高达55%的惩罚性关税!一场席卷全球的供应链风暴正在形成。
生死时速:抢滩美国市场的最后窗口。紧急抢运潮爆发:敏锐的企业早已启动“与时间赛跑”模式。Academy Sports + Outdoors提前锁定8500万美元库存;各大品牌争分夺秒,力求在8月14日前完成发货。黄金到港期承压:8月下旬至9月初本是假日季商品抵美高峰,如今却因关税阴影蒙上不确定性。缓冲期后发出的货物将直面55%税率重压。下半年涨价警报:尽管5月美国鞋类零售价创四年最大跌幅(FDRA数据),但业内共识明确——2025年下半年部分鞋款价格仍将被迫上调,消费者终将为关税买单。
供应链大迁徙:中国制造遭遇“去中心化”冲击。巨头集体“逃离”中国:1.Steve Madden:中国采购比例从71%断崖式下跌,2025秋降至15%,2026春瞄准个位数。旗下Kurt Geiger品牌(80%在华生产)转移计划已提上日程。2.Crocs:快速推进生产转移,同步实施“针对性提价”缓冲成本。3.Wolverine:2025年中国采购占比压至10%以下,2026年目标“趋近于零”。4.Caleres:中国采购比例从25%目标猛砍至10%以下,涨价策略同步启动。东南亚成新热土: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凭借当前10%关税优势(截至7月9日),成为品牌产能转移首选。Academy等企业已公开将订单转向这些地区。
利润保卫战:涨价、转移与模式突围。耐克“阶梯式”提价:精准区分产品线——150鞋款涨$5,$150+涨$10,百元以下及童鞋、AJ系列暂不调整。经典款AF1坚守$115价位,稳住基层消费市场。轻资产模式抗风险:Wolverine通过批发与经销商网络构建“轻资产护城河”,降低关税直接冲击。Dick's、Boot Barn稳字当头:凭借多元化采购与成熟供应链,强调“基本面稳固”,展现抗压韧性。
华尔街预警:盈利预期集体下调。关税阴云已笼罩资本市场。多数上市鞋企被迫下调盈利预期,供应链重组成本、潜在涨价对消费的抑制,成为投资者最大担忧。Caleres一季度库存同比激增8.1%,关税相关成本侵蚀利润的案例敲响警钟。
7、越南纺织业 300% 利润狂飙后,美国客户集体停单!订单或将流失 70%!
2025 年上半年,越南纺织业经历了短暂的繁荣,部分企业如 Thành Công、Sông Hồng 的利润甚至飙升 200%~300%,但这种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美国客户对 7 月 10 日后的订单明显放缓,甚至暂停下单,主要原因是客户需要重新评估关税政策的影响。
与此同时,越南国内配套薄弱的问题也被放大,逾六成面料依赖中国,原产地风险潜藏。越南国家纺织服装集团 (Vinatex) 董事会主席黎进祥表示,尽管年初表现亮眼,但不能据此乐观预测下半年。
行业普遍只接“够做就好” 的订单,7-9 月排产被切成多个观察窗口:先生产,后谈价,随时停。谁也不愿在最终税率落地前押上全部筹码。
和协纺织股份公司 (Hòa Thọ) 总经理阮玉平指出,在美国 90 天关税缓冲期内,公司一直在调整以满足客户新要求。
对于 7 月 10 日后的订单,他坦言,过去一个月来自美国的 8 月及以后订单明显放缓,甚至部分客户暂停下单。主要原因是客户需重新评估采购、库存、消费情况及新关税政策影响。有客户已削减订单量,或大幅压价,甚至涵盖 CM 与 FOB 模式。一些客户将订单转向孟加拉,或继续留在中国。但也有部分订单从中国转移至 Hòa Thọ,集中在 6、7 月交货。目前该公司 8 月以后的美单大幅减少。
部分客户已经开始将订单转向孟加拉或回流中国,而越南企业则被迫调整策略,加大欧洲和日本市场的开拓力度。数据显示,越南纺织服装业 2025 年的出口目标是 470 亿至 480 亿美元。
一纺织公司的总经理表示,他们目前已接单至 8 月底,并已拓展欧洲、英国市场。这些地区在下半年订单比例已显著上升。
美国仍是越南服装、鞋类的重要出口市场。服装鞋类产业依赖重资产投入、重机械、劳动密集,建立完整供应链需时间。美国虽有意通过关税复兴本土制造,但要在本土生产出一双完整鞋子,必须具备全套原料配套产业,这在现阶段极具挑战。
相比之下,T 恤、袜子等纺织品在其他国家仍更具成本优势。
说到底,越南纺织业的繁荣更像是一次短暂的透支,而非可持续的增长。越南纺织业的高增长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订单抢跑、利润狂飙的背后是透支产能和依赖外部市场的脆弱性。
(三) 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1. 美国:众议院以口头表决方式通过《战略港口报告法案》
2025年6月2日获悉,美国众议院日前以口头表决方式通过《HR1701:战略港口报告法案》,旨在加强美国对中国收购战略性外国港口的监督。该法案需经参议院批准并经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生效。
目前,HR 1701法案要求美国务卿与美国长协调,(i)制定一份最新的全球地图,列出因能提供军事、外交、经济或资源勘探优势而对美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内外港口;(ii)查明中国政府或其他中国实体为直接或间接建造、购买或以其他方式控制此类港口所做的任何努力。
此外,还需对以下方面进行研究:(i)战略港口;(ii)美国对此类港口感兴趣的原因;(iii)中国政府为扩大其在中国大陆以外战略港口的控制而开展的活动和计划;(iv)执行并支持中国政府为扩大其在中国大陆以外战略港口的控制而开展的活动和计划的公共和私营部门,例如中远海运公司;(v)中国政府为扩大其在中国大陆以外通过推广LOGINK等产品和制定行业标准而开展的活动和计划;(vi)中国政府对中国大陆以外战略港口的控制可能如何损害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的国家安全或经济利益;以及(vii)美国政府可采取的措施,以确保战略港口的开放准入和安全,并为中国在战略港口的投资或持股提供替代方案。美国国务院应在立法颁布之日起一年内向国会相关委员会提交一份包含研究结果的报告。
【原文出处:美国众议院官网】
2. 日本:商船三井计划暂停订购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2025年6月2日获悉,《日经亚洲》报道,日本商船三井公司计划推迟与中国造船企业签订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的新订单,转向韩国造船商订购此类船只。
三井株式会社总裁兼首席执行Takeshi Hashimoto在接受日经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将对与中国造船商的新交易采取观望态度”。商船三井公司认为,在中国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冲突持续情况下,增加中国制造的船舶数量会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截至3月底,该公司拥有107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预计到2028财年,其拥有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数量将增加到140艘,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液化天然气运输需求。
同时,商船三井公司表示,不打算取消2024年底签署的从中国购买6艘液化天然气船的协议。
【原文出处:《日经亚洲》】
3. 日本:拟推进日美造船黄金时代计划以扩大对美投资合作
2025年6月2日获悉,《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时,曾提出在造船领域进行合作的方案。预计该方案涉及日本向美国造船业提供技术协助与投资,以及在破冰船领域合作等内容。是否将该合作方案纳入最终日美协议,还需根据美方意向等因素慎重考虑。
日本政府所提出的,是名为“日美造船黄金时代计划”的一个构想。特朗普政府基于振兴本国产业和对抗中国海洋扩张两个角度,重视造船业发展。在日美关税谈判中,双方正通过事务层磋商细化要点,预计将举行第三次部长级会谈。日本政府继续要求美重新审视汽车、钢铁和铝等一系列关税措施,同时也将扩大对美投资作为谈判筹码之一。
美国驻日大使乔治·格拉斯透露,日本方面也将在促进对美直接投资会议上,就造船领域展开讨论。
【原文出处:《日本经济新闻》】
4. 英国:拟立法抹掉英国钢铁对中国母公司的债务引争议
2025年6月2日获悉,《金融时报》报道,英国政府正考虑通过专项立法,抹去英国钢铁公司欠其中国母公司敬业集团近10亿英镑的债务,以便于该公司出售,避免国有化。分析指出,此举可能损害英国国际商业信誉,并加剧中英紧张关系。
英国钢铁于2020年被敬业集团收购,但因全球钢铁过剩、英国能源成本高企持续亏损,债务高企。今年4月,因母公司中国敬业集团计划关停一座高炉,英国政府紧急立法接管公司,并拨款维持运营。报道称,英国政府拟通过新法直接取消债务,以“干净的资产负债表”吸引买家。
对此,法律界警告此举可能动摇投资者对英融资环境的信心。中国要求英方“公平对待中资企业”,强调敬业集团曾注资挽救英国钢铁。
【原文出处:《金融时报》】
5. 日本:国土交通省补贴造船企业应对中国造船业
2025年6月9日获悉,《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造船业正处关键节点,新船订单已排至三年后,船舶价格处于高位,但之后前景不明。造船市场中韩优势明显,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中,中国占69%,韩国占15%,日本仅占7%。
2025年日本今治船舶海事展览会成功举办,参展公司数量创新高。日本企业近期业绩回暖,有关特朗普推动美国造船业发展带来影响的声音减弱。日本造船业虽迎来“春天”,但面临中韩竞争压力。为扭转局面,日本企业开展广泛联合,包括实现氨燃料船舶标准化,日本国土交通省为16家造船公司投资“零排放船舶”提供补贴。此外,今治造船和三菱重工成立合资公司MILES,与其它七家公司组建联盟开发液化二氧化碳运输。
【原文出处:《日本经济新闻》】
6. 美国:鹰派官员担忧中国从海湾国家获得美产芯片
2025年6月9日获悉,俄罗斯塔斯社报道,援引彭博社消息报道,美国对华鹰派官员认为,总统特朗普出访中东期间,与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所达成的AI领域协议仍有细节尚未敲定,尽管协议包含了禁止向中国出售高科技芯片的原则性条款,但美国向海湾国家所出售的美产芯片或将仍有部分进入中国市场。此外,美政府多数官员认为大量出口高科技芯片会威胁美国家安全。但支持芯片出口的观点强调,若美不鼓励各国使用其芯片,中国芯片将逐渐占领全球市场。
据报道,美总统特朗普计划允许英伟达向阿联酋供应100余万块高科技芯片,部分或将交付阿联酋领先人工智能公司G42。
【原文出处:俄罗斯塔斯社】
7. 美国:苹果公司与阿里巴巴AI合作引发美安全关切
2025年6月9日获悉,《纽约时报》报道,苹果公司近期在华iPhone中引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技术的合作计划,引发美政府高层关注。知情人士透露,白宫与国会多个部门,特别是众议院中国事务特别委员会,已与苹果管理层展开直接沟通,重点围绕交易条款、数据共享范围及对中国监管部门是否作出法律承诺等问题提出质询。
目前,美国政府内部正在讨论是否应将阿里巴巴及其他中国AI公司纳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以限制其与美企在算法、模型训练等领域的技术交往。该事件凸显中美在人工智能标准与监管议题上的战略分歧持续升温,也反映出在华运营的跨国科技企业面临的合规挑战与地缘风险压力同步加剧。
【原文出处:《纽约时报》】
8. 澳大利亚:美私募希望从岚桥集团手中收购达尔文港
2025年6月9日获悉,《澳人报》报道,美国私募公司塞伯鲁斯资本管理公司(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计划收购目前由中国岚桥集团租赁的澳大利亚达尔文港,意在将该战略港口重新置于美西方控制之下。这一动向被视为对总理阿尔巴尼斯履行竞选承诺的考验。
岚桥集团2015年以5.06亿澳元获得达尔文港口99年租约,虽坚称港口不出售,但据称对约10亿澳元报价持开放态度。由于达尔文港具有关键军事意义,且美军定期部署于此,港口归属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尽管澳政府曾评估港口风险可控,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仍表示倾向由澳方买家(如养老基金)接手。塞伯鲁斯介入令事件更具地缘政治复杂性,达尔文港未来预计将在澳美部长级磋商及阿尔巴尼斯与中美领导人会晤中成为议题。
【原文出处:《澳人报》】
9. 美国:BIS以“50%”规则起草新规,扩大对华制裁
2025年6月16日获悉,彭博社报道,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计划扩大对中国科技行业制裁,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拟出台新规,将已受制裁企业的子公司纳入监管范围。该新规将要求,与由受限企业控股(控股比例达50%)的子公司进行交易,必须获得美国政府许可。
目前,包括华为和长江存储在内的多家中国领先半导体企业已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美方此举旨在防止中企通过设立子公司绕开现有限制,美国政策制定者称这类规避行为日益普遍。此规定BIS确认正在起草并计划年内发布,适用于“实体清单”“军事最终用户清单”及“特别指定国民清单”。一旦实施,美方将对长鑫存储(CXMT)和中芯国际部分业务施加新一轮制裁。此前,CXMT被发现其芯片技术进展超出预期,引发美方警觉。此举料将加剧中美科技紧张局势。
该政策早在今年4月的参议院听证会上由商务部官员提及,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也在2023年报告中建议改革现行实体清单制度。
【原文出处:彭博社】
10. 欧盟:报复性制裁,限制中国企业医疗器械产品进口
2025年6月16日获悉,《金融时报》报道,根据欧盟《国际采购工具》(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Instrument,IPI),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限制进口中国的医疗器械产品的决议。根据该政策,中国企业将被禁止竞标总额超过500万欧元的采购项目。欧盟此举旨在报复中国在政府采购中对外国医疗器械制造商实施的歧视性政策。
这项政策直接砍掉了中国医疗设备出口商在欧洲最有价值的一块市场——政府大额采购项目。以迈瑞医疗为例,其高端磁共振产品uMR OMEGA曾在欧洲装机量同比增长150%,但因为新规,无法继续参与德国、法国等国家医院升级项目。其Future F20血液净化设备虽已通过欧盟MDR认证并打入意大利医保体系,却也失去了进入德国、荷兰肾病中心扩建项目的机会。
欧委会称,2015至2023年间,欧盟自华进口的医疗设备总额增长100%。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欧盟成员国2024年购买了52亿欧元的中国医疗设备。
【原文出处:《金融时报》】
11. 美国:BIS通知全球三大EDA厂商暂停对华销售与服务
2025年6月16日获悉,路透社消息称,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日前向新思科技、Cadence和西门子EDA三大巨头发出通知,要求全面禁止对中国销售产品及服务。
不过,有消息人士透露新思科技已重新开放其SolvNet客户支持平台,但对EDA相关文档的访问仍受到限制。此次服务重启主要针对存量客户,恢复内容局限于非核心产品,如用于芯片设计的IP(即出售给用户的代码),以及加速硬件验证系统如HAPS和ZeBu等。
尽管短期影响有限,而在关键的EDA工具销售仍然处于暂停状态的情况下,其核心工具和IP在中国无法实际部署使用,新思科技新客户的拓展基本停滞。但长期来看,限制中国芯片设计公司获取工具将对中国芯片设计行业造成重大打击,中国芯片厂商需在技术替代与续约窗口期间寻求平衡。
【原文出处:路透社】
12. 欧盟:重申CRMA目标,希望电池技术领域减少对华依赖
2025年6月16日获悉,《欧盟动态》报道,欧委会确定了13个战略原材料项目,以确保欧洲国防、能源和数字化方面的原材料供应,总投资额约为55亿欧元。该名单包括塞尔维亚北部贾达尔计划中的锂矿和乌克兰中部的石墨项目,欧盟希望这两个项目能够减少其在电池生产和其他技术方面的对华依赖。
这是自去年《关键原材料法案(CRMA)》生效以来,继欧盟于3月公布的47个项目后发布的第二份此类清单。该名单还包括来自英国、格陵兰岛、赞比亚和澳大利亚的项目。
欧盟工业事务专员斯特凡·塞茹尔内重申了CRMA的目标,即到2030年在欧盟境内开采至少10%的关键原材料,例如锂、镍、钴、锰和石墨,同时将加工和回收能力分别提高到40%和25%。此外还拟实现进口多元化,任何单一第三国的供应量都不应超过年消费量的65%。
【原文出处:《欧盟动态》】
13、多国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1)7月1日,尼日利亚拉各斯州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近日,尼日利亚西南部的拉各斯州环境与水资源专员托昆博・瓦哈布(Tokunbo Wahab)通过其社交媒体账号对外公布,拉各斯州政府宣布,自 2025 年 7 月 1 日起,将全面执行对一次性塑料制品(SUPs)的禁令。托昆博・瓦哈布表示,拉各斯州此前已成功实施了对泡沫塑料食品容器的禁令,此次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禁令是州政府推动环境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2)埃塞俄比亚: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违者最高罚款37美元
埃塞俄比亚人民代表院(联邦议会下院)于2025年6月3日通过了一项法案,全面禁止在该国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该法案指出,塑料袋正日益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根据法案,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个人将面临最高5000埃塞俄比亚比尔(约合37美元)的罚款,而制造商、进口商和销售商
(3)阿联酋将在2026年禁用一次性塑料产品
在世界环境日(6 月 5 日)发表的声明中,阿联酋气候变化与环境部长阿姆纳·宾特·阿卜杜拉·阿尔·达哈克(Amna bint Abdullah Al Dahak)表示,自2026年1月1日起,阿联酋将在全国范围内禁止进口、生产和交易一次性塑料制品。该塑料禁令建立在早期举措的基础上,包括从2024年开始禁止使用塑料袋。
14、一大批港口罢工,欧线拥堵升级
当前,由于罢工和劳动力短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原因,欧洲港口正面临拥堵危机。
据德迅消息,瑞典多个港口宣布了一系列新的罢工计划。预计这些中断将影响全国主要港口的运营。
哥德堡港:APM码头将于当地时间6月23日12:00至21:00和6月24日同一时间举行罢工。
哈尔姆斯塔德港:将于6月23日06:00至23:00和6月24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两次罢工。
赫尔辛堡港:将于6月19日、23日和24日面临罢工行动,包括禁止加班、招聘、新就业、额外工作和改变正常工作时间。
马尔默港:罢工将于6月23日和24日9:00至19:00举行。
皮特奥港:将于6月24日14:15罢工至6月26日6:00。
松兹瓦尔港:将于6月23日7:00罢工至6月25日1:00。
当前,解决争端的调解努力仍在进行,但仍有可能出现进一步的中断。
此外,比利时工会将于6月25日再次举行全国罢工,这一行动可能会加剧安特卫普港的拥堵,当前该港口供应链已处于紧张状态。
此前,比利时曾举行过全国性大罢工。正式的罢工通知已经发布,不仅包括当天工作的员工,还包括6月26日晚上开始轮班或6月25日至26日夜间结束轮班的员工。
据了解,当前安特卫普港严重拥堵,7天平均船舶等待时间约为1.44天。
目前,卡车作业时段有限且每日早早就被预订一空。集装箱进场时间窗口已从预计到港前7天缩短至5天,若未及时调整进场日期将产生临时堆存需求。
15. 美国:中资公司AESC暂停美电池工厂建设
2025年6月23日获悉,《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一家中资公司正暂停在南卡罗来纳州建设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计划,部分原因是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以及可能失去清洁能源联邦补贴。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AESC)的美国业务负责人在通知中表示,公司决定暂停施工是由于“当前联邦政策与税务问题导致的经济不确定性”。目前,美国国会正在审议的一项税收法案将提前一年终止对电动车电池的生产补贴,并使得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某些国家有关联的公司无法获得相关补贴。
【原文出处:《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16. 韩国:Temu涉虚假广告被罚3.57亿韩元
2025年6月23日获悉,韩联社报道,韩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公正交易委员会”日前表示,以涉嫌违反《关于确保标记和广告公正性的法律》为由对中国跨境电商平台Temu下达整改命令,并处以3.5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7万元)的罚款。这是韩国反垄断机构公正交易委对Temu首次实施制裁。Temu涉嫌从2023年9月至近期进行抽奖赠品活动,但没有明确标记具体规则,令消费者误解。韩国公正交易委认为,Temu的广告属于欺骗性广告。
【原文出处:韩联社】
17. 美国:在关税谈判中敦促越南与中国科技脱钩
2025年6月23日获悉,路透社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在关税谈判中敦促越南在该国组装并出口到美国的设备中减少使用中国技术。知情人士透露,越南一直在组织与当地企业的会议,以增加越南零部件的供应,企业表现出合作意愿,但也警告说,需要时间和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知情人士还表示,最终目标是加速美国与中国高科技领域的脱钩,同时提高越南的工业产能。美国已广泛要求越南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解决中国高科技内容出口问题是当务之急。
【原文出处:路透社】
18. 南非:拟对进口电动汽车电池征收15%关税
2025年6月23日获悉,彭博社报道,据南非《商业日报》报道,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ITAC)提议对进口新能源汽车电池征收15%关税,以提升本土产能并吸引设备制造商在当地建厂。ITAC首席专员阿亚邦加·卡韦表示,该机构还建议贸易部长扩大《汽车生产发展计划》中的标准材料认定范围,以支持本土电池制造。据报道,南非财政部已拨款10亿兰特(约合5600万美元)用于支持本土电动汽车及电池生产。
【原文出处:彭博社】
19. 匈牙利:政府针对外国资助团体的新透明度法案现分歧
2025年6月4日获悉,《卫报》报道,匈牙利政府区域发展部长蒂博尔·纳夫拉契奇(Tibor Navracsics)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不支持现行欧尔班政府针对外国资助团体的新透明度法案。不支持目前形式的透明度法取消了对非政府组织 1%的补贴。这凸显了匈牙利政府执政党内部对该计划的分歧。
纳夫拉契奇部长表示,他支持立法的初衷,是让影响公共言论的团体的财务透明化,但他反对一些条款。如果必须制定一份(组织)名单,那么这份名单必须尽可能具体,或者必须提供司法追索的可能性。同时他也反对“剥夺组织可接受公众捐款的提议。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今年3月份承诺打击外国对独立媒体、匈牙利反对派政治家和非政府组织的资助,以保证匈牙利国内媒体安全。匈牙利青民盟于5月14日向议会提交该法案,议会投票原定于6月中旬进行。该法案将起草一份获得外国资助的组织名单,如果认为这些组织威胁到匈牙利的主权和文化,将限制甚至关闭它们。批评人士称,该法案旨在2026年全国大选前扼杀政治异见,届时欧尔班将面临来自新反对党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是,匈牙利青民盟议会党魁马泰·科奇斯(Mâté Kocsis)向媒体表示,由于政府收到多份关于该法案的建议,对该法案的投票将推迟至秋季。他在社交媒体上补充道:“我们的意图一致,但具体实施方法仍存在争议。”
【原文出处:《卫报》】
20. 匈牙利:匈牙利航空2024年收入增长7倍但出现亏损
2025年5月30日,匈牙利每日新闻报道,据HVG报道,匈牙利航空(全称为“匈牙利新兴旗舰航空公司”)2024年亏损严重。然而,其银行存款余额仍超过20亿匈牙利福林(约合500万欧元)。
尽管媒体经常将匈牙利航空称为匈牙利的新旗舰航空公司,但它并非匈牙利所有,而是有中国背景。该航空公司成立于2021年,它不提供客运服务,只在中国香港和布达佩斯之间运输货物。
根据匈牙利航空2024年的财务报告,其收入增长了7倍。然而,该公司亏损了2亿福林。2023年,该公司盈利42.1万福林(约合1042欧元)。HVG写道,该公司拥有20亿福林的银行存款,负债余额为36亿福林。
该航空公司51%的股份由一位在匈牙利生活了30年的华人持有,其拥有匈牙利国籍。他与欧尔班的女婿伊什特万·蒂博尔茨(István Tiborcz)至少有过一次合资生意。此外,在新冠疫情期间,其持有股份的中欧航空有限公司(CECZ Central European Ltd.)从呼吸机采购业务中获得了11.8亿福林的收入。
2024年10月,另一家中国运输公司UTL数字物流有限公司收购了该公司49%的股份。2024年11月,匈牙利航空有限公司(隶属于匈牙利外交部)收购了该公司一半的股份,获得了匈牙利航空24.5%的股份。
【原文出处:匈牙利每日新闻】
21. 匈牙利:欧盟最新GDP数据显示匈牙利位列落后国家
2025年6月11日获悉,匈牙利联合报报道,根据欧盟最新的GDP数据,匈牙利位列落后国家之列,经济在2025年第一季度萎缩了0.2%,是表现最弱的国家之一,仅领先于少数几个成员国。
据报道,欧元区经济增长在2025年第一季度强于预期。欧盟统计局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6%,同比增长1.6%。欧盟整体经济环比增长0.6%,同比增长1.5%。在各成员国中,爱尔兰季度增幅最高,达9.7%,对欧盟整体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马耳他(+2.1%)和塞浦路斯(+1.3%)也录得显著增长。相比之下,卢森堡(-1%)、斯洛文尼亚(-0.8%)以及丹麦和葡萄牙(-0.5%)的降幅最大。匈牙利是落后者之一,季度数据显示其 GDP 下降了 0.2%,是欧盟第六差的国家。与去年相比,匈牙利是表现最差的第三国,GDP下降0.4%。
匈牙利储蓄银行(Erste)和匈牙利储蓄银行(OTP)已经发布了对2025年匈牙利经济的预测。两家机构都预测匈牙利经济增速甚至达不到1%。匈牙利政府最初预计的经济增长率为3.4%,现已下调至2.5%。Erste 原本预计增幅为 2%,但后来将其下调至 0.8%。OTP 则更为悲观,预计增幅为 0.6%。关于通胀,Erste银行分析师此前预测通胀率为5.5%,但已下调至4.7%。他们补充道,利润率监管或“自愿”价格限制并非有效手段,而是世界油价走势和相对稳定的福林汇率将起到推动作用。
【原文出处:匈牙利联合报】
22. 匈牙利:欧盟将启动针对匈牙利的多项新诉讼
2025年6月20日获悉,匈牙利联合报报道,欧盟委员会正在多个领域对匈牙利提起诉讼,因为他们认为匈牙利的法规违反了欧盟法律——最敏感的问题是零售税、价格上限、采矿合同的透明度和排放交易费。
欧盟委员会日前已经启动了针对匈牙利的多项新的侵权程序。欧盟表示,匈牙利的多项法律——从特别零售税到利润上限——不符合欧盟基本原则,尤其是设立自由和适度市场监管的要求。匈牙利政府通常有两个月的时间对这些异议作出回应。如果匈牙利政府未能回应,该案件可能会被提交至欧洲法院。
欧盟委员会表示,对于那些通过多个部门运营并进行整合销售的公司(通常是外国连锁店)而言,税负过高,而国内特许经营网络则无需缴纳此类税款。欧盟委员会还回顾称,匈牙利此前曾承诺取消这项特别税,但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税负反而有所增加。布鲁塞尔方面认为,匈牙利的这种行为破坏了内部市场的正常运作以及企业平等待遇的原则。
针对匈牙利已启动的两项单独的侵权诉讼程序,分别针对食品和药店销售的非食品产品,欧盟委员会表示这些规则限制了买卖价格之间的差额,导致相关公司(主要是外国公司)可能陷入亏损。这不仅扭曲了市场,也违反了欧盟法律赋予的经营自由。
此外,根据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排放大国可获得免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正是为了避免被迫退出欧盟。然而,匈牙利还对这些配额征收特别税和交易费,布鲁塞尔认为此举违法,因为它破坏了免费分配的初衷和经济价值。
【原文出处:匈牙利联合报】
(四) 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全球贸易投资合作机遇
1. 欧盟:中国电商企业加大对欧洲出口
2025年6月2日获悉,《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在美中贸易摩擦加剧、特朗普政府上调关税的背景下,中国跨境电商平台SHEIN和Temu正将战略重心转向欧洲。
美国不仅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还暂停800美元以下小额商品的免税政策,重创依赖小包直邮的电商企业。Temu为规避关税,将美国业务转由本地企业操作。与此同时,SHEIN和Temu大幅加码对法国、英国等地广告投入。SHEIN在2023年欧洲销售额达76.84亿欧元,同比增长68%。Temu也加速本地化运营,与DHL合作推行“本地对本地”模式,未来将占其欧洲销售80%。其他中国平台也积极布局,TikTok在多个欧洲国家推出TikTok Shop,阿里巴巴旗下AliExpress在西班牙、法国流量居前,京东则在英启动Joybuy测试,并在欧洲多国设仓,提供配送和自取服务。
在监管方面,欧盟在数据保护、环境要求等方面规定复杂,且对大型平台的监管日趋严格。对于中国跨境电商而言,虽然欧洲市场前景广阔,但布局难度和合规成本也不容小觑。
【原文出处:《日本经济新闻》】
2. 沙特:中国大型企业加速布局绿氢市场
2025年6月2日获悉,德国《商报》报道,在绿色氢能市场刚刚起步之际,中国大型企业已迅速布局,这对本就处于低谷的欧洲氢能产业造成严重打击。据业内人士透露,沙特计划在氢能领域投资约100亿美元,但真正的大项目将主要落入中方手中。
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欧洲氢能项目却因高成本和需求疲软不断被搁置。例如,挪威能源公司Statkraft已宣布停止所有氢能新业务;德国能源巨头Eon甚至开始裁撤子公司中的氢能部门。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却强势进入,不仅价格低15%左右,而且已积累大量订单与实战经验。据中国国家能源局称,目前中国已有150多个氢能项目建成,另有600多个在规划中。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中国企业普遍采用成本更低、工艺更成熟的碱性电解技术,而欧洲企业多专注于更灵活但成本高的PEM技术。虽然当前全球在电解槽技术上仍普遍存在可靠性问题,但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厂商因国内庞大的市场体量,将更快实现技术突破。而欧洲企业则面临“慢”且“贵”的双重劣势。专家指出,尽管全球绿氢市场尚未真正启动,但西方企业“可能已经输了”。
【原文出处:德国《商报》】
3. 俄罗斯:中国对俄啤酒出口首超德国等传统供应国
2025年6月2日获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根据俄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对俄罗斯的啤酒供应量首次超过了传统供应国德国和捷克共和国。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向俄罗斯啤酒市场出口71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9倍。与此同时,欧盟对俄主要啤酒供应国一直是德国,第一季度供应量减少至原来的近五分之一,降至380万美元。捷克也是如此,供应量在一年内下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一。立陶宛是欧盟中三大对俄酒精饮料供应国之一,销售额减半至260万美元。
由于俄罗斯提高从“不友好国家”进口啤酒的关税,欧洲对俄罗斯市场的供应量减少,税率从每升0.1欧元增加到1欧元。
【原文出处: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4. 摩洛哥:非洲首座电动车电池工厂正式开工
2025年6月2日获悉,《今日摩洛哥》报道,国轩高科摩洛哥子公司“Gotion Power Morocco”日前宣布,正式启动建设非洲首个大型电动汽车电池工厂,该项目位于盖尼特拉“大西洋自贸区”,标志着摩洛哥正式跻身先进能源工业时代。
该项目一期规划年产能20吉瓦时,后续计划逐步扩展至40吉瓦时。除全链条电池生产外,还将重点生产正极、负极等组件。项目占地约100公顷,预计2026年第3季度正式投产,主要面向欧洲市场,特别是计划于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德、法两国。为应对电池生产过程中大量水资源需求以及工业废物处理,国轩高科承诺将执行电池回收、废物处理及排放达标的严格标准,并计划建设厂内工业水处理系统确保运营可持续性。
该项目将获得摩洛哥国家资金支持,摩洛哥储蓄管理基金(CDG)通过旗下Nema Capital平台注资2.8亿美元。摩方预计该项目的建成将显著提升摩方汽车零部件出口规模,有力改善国家收支平衡。
【原文出处:《今日摩洛哥》】
5. 西班牙:经贸企部拟调整中小企业规模界定标准
2025年6月9日获悉,西班牙《经济学家报》报道,西班牙经贸企部日前接受中小企业协会的要求,将重新对企业规模进行界定,很多之前被视为大型企业的公司将被归类为中小企业,从而能减少相关行政负担,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平均节省816万欧元的行政成本。西班牙经贸企部已将关于修改企业规模标准的相关法案草案提交公开听证会。
根据草案,新的小企业划分标准为:连续两年满足以下三个要求中的两个,即总资产不超过750万欧元,年营业额不超过1500万欧元,员工人数不超过50人。新的中型企业划分标准为:资产规模不超过2500万,营业额不超过5000万,员工人数不超过250人。 符合这些标准的公司将免于接受账目审计,并可以使用中小企业通用会计制度提交财务报表。
【原文出处:西班牙《经济学家报》】
6.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地铁项目采购中国产盾构机
2025年6月9日获悉,塞尔维亚《今日报》报道,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马里在社交媒体宣布,贝尔格莱德地铁项目日前签署两台TBM盾构机采购合同。马里表示,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盾构机将在中国生产,每个重达2000吨,长110米,宽近10米。第一台机器将于2026年4月交付,第二台机器将于6月交付,之后将投入使用。
建设中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地铁将是最先进的自动化地铁。竣工后,首条地铁线全长21.1公里,将有21个车站。第二条线路长21公里,设有23个车站。马里表示,贝尔格莱德地铁对贝尔格莱德市和塞尔维亚来说是具有无价战略意义的项目,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投资项目,每个阶段都必须仔细规划和实施。
【原文出处:塞尔维亚《今日报》】
7. 尼日尔:法巨头欧安诺出售尼日尔铀矿或被中俄竞购
2025年6月9日获悉,《金融时报》报道,法国核能巨头欧安诺(Orano)正考虑出售其在尼日尔的铀矿资产。此前,尼日尔情报机构突击搜查欧安诺办公室并逮捕公司高管,该公司已提起国际仲裁。英国寇松铀业等企业已表达收购意向,并透露中俄或参与竞购。分析认为,法国政府持有欧安诺90%股份,受中俄买家可能介入影响,若其出售欧安诺在尼资产或面临政治挑战。
报道称,法国在非洲影响力持续衰退,近年已从乍得、马里等多国撤军。尼日尔铀矿占全球产量5%,供应法国20%需求。尼日尔、马里等国与法国疏远,转向俄罗斯合作,同时通过新矿业法提高本国采矿收益占比。
【原文出处:《金融时报》】
8. 巴西:广汽集团计划2026年第四季度在巴西建厂
2025年6月9日获悉,《联合早报》报道,据路透社报道,广汽集团日前宣布,将开始在巴西销售新能源汽车,并称旗下的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将获得巴西市场的认可,让他们可在2026年下半年于当地兴建车厂。
广汽集团集团2024年宣布,计划未来五年在巴西投资60亿雷亚尔。广汽集团国际总经理通过葡萄牙翻译受访时说,预计广汽未来五年在巴西的汽车销量将达10万辆。其表示,中美贸易战和关税战等外在因素,不影响广汽在巴西的发展计划。“我们以巴西与中国双边关系为考量,制定集团在巴西的长期发展战略”。广汽正与巴西当地合作伙伴深入磋商,预计将在2026年第四季在巴西设厂造车。
【原文出处:《联合早报》】
9. 格陵兰岛:矿业主管部门称矿业开发不排除与中国合作
2025年6月16日获悉,《金融时报》报道,格陵兰岛商业与矿产资源大臣纳撒尼尔森(Naaja Nathanielsen)表示,如果美国和欧洲企业不加快在该岛投资步伐,格陵兰将不得不寻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帮助。
她提到,目前格陵兰与美国在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内签署的矿产开发谅解备忘录即将到期,而在拜登政府期间,格方曾尝试与华盛顿探讨续签事宜,但未能成功。她还表示,特朗普试图控制格陵兰的威胁“令人反感且不敬”。她表示,在西方联盟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格陵兰“很难找到立足点”。格愿意与盟友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欧盟对格陵兰来说非常合适,因为格陵兰自身所需的矿产资源很少,且环境指标也与欧盟保持一致。
她认为,目前中方在格陵兰矿业投资兴趣有限。当前在格陵兰只有两家中国矿企,但两家公司都只是一些尚未开发项目的少数股东。她推测中方投资者可能是因为不想“引发任何事端”而保持谨慎。
【原文出处:《金融时报》】
10. 德国:初创企业FMC有望建设欧洲首座高性能芯片厂
2025年6月16日获悉,德国《商报》报道,德国初创企业FMC(Ferroelectric Memory Company)计划建设一家在欧洲首家高性能半导体工厂。据悉,此项目或将成为推动欧洲芯片产业独立的重要一步。FMC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新型存储芯片的研发,其产品在能效、速度和成本方面均具突破性,功耗仅为传统芯片的千分之一,运行速度提高一千倍,成本降低达90%。
为推动该项目落地,FMC向德国联邦政府申请约13亿欧元的财政补贴,尽管德国当前财政紧张,但在“气候与转型基金”(KTF)中仍保留有20亿欧元专门用于支持芯片产业。该基金也需支持另外约25个拟建或扩建的芯片项目,包括英飞凌、蔡司、Siltronic和美国Global Foundries等知名企业。
据称,德国联邦经济部尚未就此作出决定,仅表示正在与多家企业就补贴事宜进行谈判。尽管德国新政府在产业政策上态度趋于谨慎,但仍将半导体列为“未来关键产业”之一。目前,FMC已获得来自博世、SK海力士和比利时IMEC风投部门等多家知名企业的投资。
【原文出处:德国《商报》】
11. 印度尼西亚:中国投资者斥资46亿美元瞄准印尼新首都
2025年6月16日获悉,《印尼商报》报道,据Otorita Ibu Kota Nusantara (OIKN)称,中国企业已提交36份投资印尼新首都 Ibu Kota Nusantara (IKN) 的意向书 (LoI)。OIKN 资金和投资副部长Agung Wicaksono证实,大多数提案都涉及公私合作(PPP)模式。
截至当日,其中32份意向书针对的是PPP项目。同时,有4份意向书提出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提案。
据OIKN消息,中国对IKN的投资已接近70万亿卢比(约合46.7亿美元),其中包括来自Delonix项目的5000亿卢比(约合3076万美元)以及用于住房、综合交通系统和道路建设的68.4万亿卢比(约合42.1亿美元)的计划PPP投资。该投资兴趣涵盖能源、住房、数字技术、废物管理、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产业、生活方式和媒体等领域。
【原文出处:《印尼商报》】
12. 西班牙:政府拨款7亿欧元为大规模储能项目提供资金
2025年6月16日获悉,埃菲社报道,西班牙生态转型与人口挑战部已批准拨款7亿欧元用于开发大规模储能项目,将为100多个项目提供资金。
该部门表示,计划实施新设施,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整合。该计划旨在投资独立储能项目,还涉及与新的或现有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混合存储计划。
该部门称,符合条件的成本包括土木工程、存储系统、辅助设备和系统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在这方面,已经确定了每个存储单元的最高合格成本,根据技术不同,从250欧元/千瓦时到1500欧元不等。项目的执行期限最长为自提供援助之日起36个月,并且必须在2029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这些对储能的援助被添加到欧洲基金实施和开发的支持计划中,通过不同的援助,激励了价值7.3亿欧元的项目安装容量为4.5吉瓦的新储能设施。
【原文出处:埃菲社】
13. 加拿大:BC渡轮公司选择中企承建大型船舶
2025年6月23日获悉,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渡轮公司(BC Ferries)发布新闻,宣布选择招商局工业集团威海船厂承建四艘大型船舶。在这四艘新船服役的首个十年内,BC Ferries预计将投资逾2.3亿加元进行改装与维修,在其预期45年使用寿命内,将累计投资或超10亿加元,可直接产生1.72万个工作岗位,带动22亿加元GDP的贡献。自2016年以来,BC Ferries已陆续引进10艘新船,并计划在未来15年内引进18艘新船。
招商局工业集团的威海船厂此前已为瑞典的Stena RoRo、意大利的Grimaldi Lines、加拿大的Marine Atlantic及法国的Corsica Linea、Brittany Ferries等国际知名运营商建造多艘渡轮。
【原文出处:加拿大《环球邮报》】
14. 欧洲:比亚迪计划在欧洲建设超高速充电网络
2025年6月23日获悉,德国《商报》报道,比亚迪宣布未来12个月内在欧洲建立超高速电动车充电网络,其新一代“Megawatt Flash Charger”充电桩将具备超过1000千瓦的充电功率。比亚迪正与多个合作伙伴探讨在欧洲建立充电站,包括通过授权经销商布点,并与本地机构展开合作。今年比亚迪发布新一代“超级e平台”和配套“闪充”技术,新电池架构支持超大电流快充,理想条件下仅需5分钟即可为电动车充入400公里续航电量。对旧款电池车型,这些充电桩也能提升充电效率20%至30%。此次在欧洲启动充电网络建设,被外界解读为比亚迪准备将这些高端车型引入欧洲市场的前兆。比亚迪表示在欧洲的业务表现积极,月销量增长率约为10%。若增长趋势持续,公司将考虑在欧洲扩大产能,位于匈牙利的新工厂预计于2025年底投入运营,将成为其在欧洲的首个整车生产基地。
【原文出处:德国《商报》】
15. 日本:丸红从中国远景能源长期采购绿氨
2025年6月23日获悉,《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丸红宣布,已与中国远景能源签署了一份长期氨采购合同。将从远景能源2025年开始运营的内蒙古工厂,采购源自可再生能源的“绿色氨”,出售给东北亚地区化肥和尼龙制造商,推动脱碳。
远景能源的新工厂年产能为30万吨,为全球首个大规模商业化绿色氨生产基地。公司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提取氢气,再将氢气加工成氨。丸红向各国的化肥制造商销售氨,预计未来低碳氨需求将增加,与远景能源签订长期合同,以巩固其在绿色氨的市场地位。目前,丸红不断加大对低碳氨的投资。今年5月,向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投资数百亿日元用于氨生产项目,从2030年起,将每年回收25万吨“蓝氨”,并全部供应给神户制钢所。
【原文出处:《日本经济新闻》】
16. 克罗地亚:政府拟启动3500万欧元加氢站的招标
2025年6月23日获悉,克通社报道,在“2025年萨格勒布绿色能源博览会”会议上,克罗地亚业界人士表示,克在欧洲脱碳技术和设备生产市场中占据相当大的份额,目前克已制定了到2050年的脱碳战略,克设备制造和供应商已做好准备,争取在脱碳技术和设备生产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
克在与氢能等绿色能源技术相关的出口机会方面具有竞争力。目前克政府正在准备一项3500万欧元的招标,将在克境内建设六座加氢站,确保国内企业参与乘用车、卡车和公共汽车加氢站的生产、组装和使用。克企业多克英和康查尔等企业也将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投资领域的投资、生产和技术创新。
【原文出处:克通社】
17. 匈牙利:匈牙利优化投资政策,强化研发与供应链合作
2025年6月1日获悉,Daily News Hungary报道,匈牙利国家投资促进局(HIPA)近期发布声明称,政府已调整按个案审批的投资支持条件框架,旨在加强研发活动及与本地供应商的合作。在部分地区,获得支持所需的最低投资额已降至仅200万欧元。
HIPA表示,申请培训补贴将不再要求企业必须实施额外的投资项目或设立共享服务中心。企业只需满足25万欧元的培训成本门槛,并培训至少25名员工,即可获得补贴资格。
研发支持方面,所需员工人数门槛从100人下调至50人。此外,企业若承诺在匈牙利申请优先专利,还可获得额外补贴。政府还推出了一项新支持计划,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该类企业需承诺至少新增10个研发岗位,并与匈牙利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自2014年以来,政府已在此投资支持框架下推动了2200个大型投资项目,总额达592亿欧元,带动创造了近17万个就业岗位。
公众可通过以下链接访问匈牙利国家投资促进局(HIPA)官网,了解更多有关投资政策调整的信息:https://hipa.hu/news/
【原文出处:Daily News Hungary】
18. 匈牙利:匈开发银行计划发行国际欧元债券
2025年6月4日获悉,匈牙利每日新闻报道,匈牙利开发银行(MFB)计划以五年期、固定利率的方式发行欧元计价的国际债券。为此,MFB已委托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奥地利第一集团银行(Erste Group)、荷兰国际集团(ING)、摩根大通(J.P. Morgan)、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以及瑞弗森国际银行(Raiffeisen Bank International)等金融机构,自5月19日起组织多场投资者电话会议。随后,根据市场条件,可能发行以欧元计价的国际债券。
根据计划,本次发行的债券将为5年期固定利率欧元债券。评级机构穆迪(Moody's)预计给予Baa2评级,惠誉国际(Fitch)预计给予BBB评级。
值得注意的是,MFB于2020年发行的一笔7.5亿欧元、年利率为1.375%的欧元债券将于2024年6月24日到期,本次筹资可能部分用于该债券的再融资。
匈牙利开发银行(MFB)为匈牙利国家全资所有的金融机构。
【原文出处:匈牙利每日新闻】
19. 匈牙利:宣布机场高铁与货运机场等重大交通基建项目
2025年6月4日,匈牙利Hungary新闻网报道,匈牙利国民经济部长纳吉·玛顿(Nagy Márton)宣布匈牙利政府将建设一条连接李斯特·费伦茨国际机场与布达佩斯纽加蒂(Nyugati)火车站的高速铁路和一座专用货运机场。两项投资都将以特许经营方式实施,其中机场高铁项目预计投资10亿欧元,货运机场项目投资额预计在4亿至10亿欧元之间。
近年来,布达佩斯李斯特·费伦茨国际机场客运量年均增长率达14%,并于去年成功突破疫情前水平,创下1760万人次的年客运量新纪录。根据今年前四个月的数据,这一增长趋势有望延续。到2030年,客运规模可能突破2000万人次,2040年将突破3500万人次。纳吉·玛顿指出,面对如此快速的客流增长,有必要建设一条绿色、快速的机场直达交通线路,扩大机场的辐射范围。他表示,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启动,特许经营招标公告预计将在半年内发布。
纳吉·玛顿表示,由于布达佩斯机场的货运能力已接近每年40万至45万吨的饱和状态,加上客运航班不断增加,很难再为货运安排更多起降时段,因此政府决定建设一个全新货运机场。他表示,新机场的选址必须远离居民区,并靠近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目前政府正在评估5至6个备选地址,包括绿地投资和棕地投资。目前,布达佩斯机场84%的货运量来自亚洲和美国,其中43%来自中国。因此,匈牙利政府期待来自中国以及中东地区国家、哈萨克斯坦或阿塞拜疆的投资者参与机场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
【原文出处:匈牙利Hungary新闻网】
20. 匈牙利:欧盟跨境输电项目“多瑙河InGrid”网络升级
2025年6月16日,Ceenergynews报道,匈牙利的两家配电系统运营商(DSO)近期报告了重大的网络升级。
Debrecen-Gugyori输电线路的建设源于匈牙利东部工业用户需求的增长。该项目建成后,目前可提供235兆伏安(MVA)的电力。该项目由Opus Titász公司实施,预算为163亿福林(4060万欧元),并获得了国家支持。
此外,E.ON匈牙利公司在匈牙利西部瓦尔帕洛塔市启用了一座价值40亿福林(1000万欧元)的变电站。该变电站拥有两台额定容量为25兆伏安(MVA)的变压器。
新建的变电站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也能满足新增的生产者的需求。E.ON匈牙利公司副首席执行官阿达姆·卡托纳(Ádám Katona)表示,该变电站是在欧盟跨境项目多瑙河InGrid框架下建造的。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合作伙伴将为该项目投资约1160亿福林(约合2.89亿欧元)。
国防部国防政策和力量发展国务部长若特·库特尼安斯基表示,该变电站还服务于国防工业的发展。在瓦尔帕洛塔郊区的国防工业综合体中,中口径弹药的生产已启动,随后还将建设大口径弹药工厂、迫击炮和手榴弹工厂、必要引信生产工厂以及炸药生产工厂,这些工厂将分阶段在400公顷土地上建设。他表示,目前有六个工厂正在建设中。
【原文出处:Ceenergynews】
21. 匈牙利:黑山与匈牙利签署政府间基础设施协议
2025年6月19日,SeeNews报道,黑山经济发展部表示,黑山和匈牙利计划签署一项政府间(G2G)基础设施协议,其中包括建设一个数据中心。
黑山经济部长尼克·耶洛沙伊(Nik Gjeloshaj)和匈牙利外交和贸易部长彼得·西亚尔托(Peter Szijjarto)于18日举行会晤,讨论两国的长期伙伴关系,并宣布了这一消息。
西亚尔托指出,双边贸易额已达到创纪录水平,并特别提到匈牙利银行集团OTP(该集团拥有黑山最大的银行Crnogorska Komercijalna Banka,简称CKB)以及匈牙利4iG(该集团控制着黑山三大移动网络提供商之一的One Crna Gora) 。他还对黑山力争在2025年底前完成另外六个欧盟谈判章节的努力表示欢迎。
迄今为止,黑山已暂时关闭了33个开放章节中的6个。该国于2012年6月启动了与欧盟的入盟谈判,希望在2028年前加入欧盟。
【原文出处:SeeNews】
22. 匈牙利:采格莱德或将成为中国投资新焦点
2025年6月24日,HEPA匈牙利出口促进局报道,匈牙利–中国商务发展与孵化中心于6月11日在采格莱德正式揭幕,活动现场迎来众多来自中匈两国的重量级商业人士。活动地点选在了该市工业园核心区域的中心设施,该中心凭借其战略位置和即刻投入使用的优势,已成为中匈经贸合作的全新“旗舰”项目之一。
中国方面的贵宾包括采格莱德友好城市嘉兴市的高级别代表团,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嘉兴市委员会副主席赵如英女士率领。此外,数家已经在采格莱德落户或计划设立匈牙利总部的中国大型企业也在活动中正式亮相。到场的企业代表还包括全球领先的电池测试与储能设备制造商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ACCU亚旗集团,全球博士联合会,以及Minnovation International。
本次活动还迎来了中国最大的国家主权基金——中国结构性改革基金(China Structural Reform Fund)负责人,以及吉富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同时,包括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CMC)在内的多家中国巨头企业代表也到场参加。
匈中商务发展与孵化中心的揭幕是采格莱德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CCTA中匈有限公司与中心的推动下,已有十余家中国企业将采格莱德列入其潜在投资目的地清单——采格莱德正式进入中国企业的“候选名单”。
【原文出处:HEPA匈牙利出口促进局】
(五) 研究分析
1. 安联: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重塑海运风险格局
近日,德国《商报》报道,全球科技领域正经历一场悄然而深远的变革。当西方仍在围绕人工智能的伦理边界和监管框架展开辩论时,中国早已进入快速、大规模、战略性实施阶段。人工智能平台“深度求索”(Deepseek)案例表明,精准的数据治理和监管效率正为中国赢得全球竞争优势,这一优势在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领域尤为凸显。
中国战略的核心优势在于获取海量数据的能力,特别是在基因领域。在西方国家受困于数据保护的高门槛和伦理规范时,中国通过国家主导的框架,将敏感数据利用提升为经济与安全战略要务。2023年修订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在确保国家监管的前提下,允许有针对性地使用基因和健康数据。这种制度设计加速了临床试验进程,提升了药物研发效率,也为更快的创新周期铺平了道路。
除数据战略外,中国展现出独特的“创新加速度”。通过构建研发、监管、市场推广高度协同的生态系统,中国将创新效率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当美国还在聚焦基础研究时,中国则以强大的执行力赢得优势。Deepseek的快速发展便是明证:该平台在短时间内深度融入中国医疗体系,医院、保险公司、药房广泛采用生成式AI优化流程,从医患沟通到电子病历管理等环节实现智能化升级。这种技术进步还得到强力的资金支撑:2023年生物医药领域获得超150亿美元投资(含政府资金与私人资本),同时中国在特定区域放宽外资医疗机构准入限制。预计到2030年,中国公共卫生支出将攀升至20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6.5万亿欧元),凸显政策驱动下的市场爆发力。
人工智能的技术竞赛已突破实验室范畴,关键在于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能力。中国当前优势正源于此。当欧美深陷数据隐私争论与政策协调困境时,中国凭借集中化治理模式实现弯道超车,这种模式有时难免与西方价值观产生碰撞。当前欧洲正面临战略抉择:是继续扮演道德观察者,还是构建兼顾效率与责任的创新体系?若西方不想在人工智能这个关键赛道掉队,必须强化科学界、企业界与政府之间的协作,亟需建立聚焦战略领域有针对性的创新计划,在保证发展速度的同时负起责任,最终才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导权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原文出处:德国《商报》】
2. 墨卡托:匈牙利取代德国成最受中企青睐对欧投资目的国
近日,德国《商报》报道,根据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与荣鼎集团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德国、法国和英国都曾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但目前对中企吸引力下降。2024年,德法英三国在中国对欧投资中所占份额降至20%,而此前五年平均占比为52%。匈牙利已成为中国在欧投资新宠,在总理欧尔班亲华政策领导下,该国2024年吸引中国对欧投资的31%。研究指出,匈牙利吸引中国资本的关键在于大规模绿地投资。中国在欧洲的十大在建项目中,有四个位于匈牙利,包括三家电池工厂和一座电动汽车制造厂。
不过,对德国来说,中国依然是最活跃的外国投资者。根据安永五月中旬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企业宣布在德绿地投资项目达96个,首次超越美国(90个)成为在德投资绿地项目最多的外国投资者。不过该数字并未说明最终真正实现的项目数量及涉及的投资金额。
研究还指出,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520亿欧元,终结连续七年下滑趋势,中国对欧(含英国)直接投资也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较2023年增长47%。中国在欧洲的直接投资主要由几家大型企业推动:宁德时代(CATL)、腾讯(Tencent)、吉利(Geely)、远景能源(Envision)和国轩高科(Gotion)这五家公司合计占到中国对欧投资总额的近一半。
研究报告将中国海外投资回暖归因于以下三点:一是中国国内经济增长乏力,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国内竞争;二是全球市场紧张局势加剧推动产能本地化需求;三是中国企业,特别是清洁技术(Cleantech)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然而,中国在欧洲最大的直接投资领域电动汽车行业近期却表现不佳,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在欧洲的直接投资增长是否能够持续的质疑。因此,虽然未来中国对外投资存在进一步增长可能,但专家对此持审慎态度。
【原文出处:德国《商报》】
3. 《华尔街日报》:欧盟才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近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要升级美国与欧洲的贸易战。特朗普呼吁对欧盟征收新的50%关税,表示美国与欧盟之间巨大的商品贸易逆差是不可接受的。特朗普将这些关税的生效时间推迟到7月9日,以便进行贸易谈判。特朗普试图利用关税来重振美国制造业。
欧盟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超过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商品和服务贸易额约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9%。这意味着美国与欧洲的贸易活动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甚至超过美中贸易所占美国GDP的2.2%。
药品是欧盟输往美国的最大一类产品,2024年对美国的药品出口总额达1,270亿美元。欧洲是拜耳和赛诺菲等制药巨头的所在地,许多美国公司都在爱尔兰设厂,因为税率很低。2024年,爱尔兰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额超过了意大利和法国。美国从欧洲进口的其他主要产品是汽车(452亿美元)和各种类型的机械。去年,美国还从欧盟购买了价值54亿美元的葡萄酒和价值44亿美元的香水。
欧洲是美国石油、天然气、汽车、飞机以及血浆等人类血液制品的大买家。美国还向欧盟出口了价值323亿美元的飞机和飞机零部件,以及价值124亿美元的车辆。美国是全球血浆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去年向欧盟出口了价值52亿美元的血液制品。
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欧盟的商品贸易逆差为2,356亿美元,但如把服务贸易算进去,逆差将收窄至1,610亿美元。计算服务贸易不像计算商品贸易那么容易,商业咨询和银行等服务不经过港口和海关。美国表示,2024年向欧盟出口价值约2,770亿美元服务,进口价值2,010亿美元服务。
【原文出处:《华尔街日报》】
4. 布鲁盖尔研究所:中、美、欧盟的关键科技领域竞争力
近日,布鲁盖尔研究所发文称,关键科技领域的竞争正引发日益广泛的关注,这不仅因为其作为其他创新的基础,更因其在中美技术博弈中的战略价值。为厘清各国企业在尖端领域的领先态势,研究对人工智能、半导体和量子计算领域的突破性专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人工智能领域,美国在原创专利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中国次之,欧盟位列第三但差距显著。半导体领域,中国原创专利总量反超美国,但美国仍主导设计等高附加值环节。量子计算领域,美国前沿创新优势较AI领域更为突出,中欧并驾齐驱,与AI领域格局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科技巨头主导三大领域,IBM、英特尔和微软均跻身各技术领域原创专利前十,呈现高度集中化特征。中国华为成为唯一在芯片、量子和AI领域均实现重大突破的企业,但量子领域创新主体数量有限。欧洲法国原子能与替代能源委员会(CEA)和爱立信构成“三重前沿创新者”,量子领域主要创新力量为科研机构而非企业。
中国在三大技术的子领域突破呈现持续性跃升。量子计算实现从“量子密码学”向“量子硬件”“量子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的跨越。半导体创新焦点从“显示技术”转向更具战略价值的“存储技术”和“半导体制造”工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前沿创新主体更替频繁,或与美国实体清单制裁存在关联性。
人工智能领域,美国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领域保持统治地位;中国聚焦视觉数据处理和机器人技术等军民两用领域。欧盟则面临某些困境,如量子计算优势集中在公立科研机构,商业化能力受限;在机器人等传统优势领域,原创专利数量已被中美大幅拉开差距。
技术竞争已演变为创新体系的全面较量,企业主体差异折射出各国不同的科技发展路径。中国在专利数量上的赶超与美国的原始创新优势形成互补态势,而欧盟的分散化创新模式可能制约其产业转化效率。
【原文出处:布鲁盖尔研究所】
5.罗伊研究所:中国在稀土行业的主导优势不仅在控制
近日,澳大利亚智库罗伊研究所刊文称,中美贸易战90天休战让全球市场松口气。然而,稀土元素却逐渐成为新的导火索,中国对这一战略性行业的主导地位以及操纵能力令人担忧。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无法摆脱这种困境。
稀土元素生产多元化的真正障碍并非其稀缺性,而是中国数十年来激进的产业政策与价格体系。中国政府为稀土开采和加工提供慷慨的信贷,造成供应过剩,抑制了其他地区的投资。中国以外的企业不愿或无力进行经济竞争,而选择将高污染的精炼工艺外包给中国。如今,中国以外的企业几乎没有动力去建立成本高昂且对环境构成挑战的生产设施。
在中美竞争不断升级的时代,这种依赖问题更加严重。拥有丰富稀土矿藏的澳大利亚就体现了这一挑战。尽管政府近期采取了关键矿产战略储备等举措,并进行大规模投资,但其潜在的经济激励机制并未改变。供应过剩侵蚀了盈利能力,并阻碍了私营部门的投资。如果市场动态没有发生实质性转变,这些国内解决方案可能会加剧全球供应过剩,而不是解决根本的经济失衡。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各国政府积极重塑市场激励机制,澳无法独自解决这一问题。
在需求方面,志同道合的国家应建立类似国际能源署的机制。澳和其他合作伙伴应实施储备要求,引入效率和回收配额,并建立提供承购保障的联合融资项目。矿产安全伙伴关系等现有倡议已提供了协调平台。
在供应方面,合作伙伴应建立“卡特尔”来制定价格。这类似于欧佩克的模式。合作伙伴可利用这些组织战略性地调整供应、制定价格,并削弱中国企业压低利润的能力。集体对中国进口稀土征收关税将加强这些努力,尽管可能增加行业成本,但与稀土矿巨大的战略重要性相比,这些成本在可控范围内,且对长期韧性是非常必要的。
【原文出处:罗伊研究所】
6. 经合组织与世界银行:全球经济趋缓,七成经济体发展降速
近日,经合组织(OECD)发布最新《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前景正在减弱,贸易壁垒严重、金融环境趋紧、信心下降以及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等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4年的3.3%放缓至2025年和2026年的2.9%。报告预计经济放缓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其他经济体的下行调整幅度较小。通胀方面,提高关税的国家因贸易成本上升将进一步推高通胀,一些经济体已再现通胀压力。预计二十国集团年度总体通胀率将从6.2%降至2025年的3.6%,2026年的3.2%。
经合组织秘书长科曼(Mathias Cormann)表示,全球经济已从复苏增长和通胀下降的时期转向更加不确定的轨道。最新的报告显示,当前的政策不确定性正在削弱贸易和投资,削弱消费者和企业信心,并抑制增长前景。各国需要相互合作,通过积极对话建设性地解决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任何问题,继续保持市场开放,维护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以促进增长。
同时,世界银行近日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4个百分点至 2.3% ,其在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增长正因贸易壁垒和不确定的全球政策环境而放缓,相比今年1月预测值,近70%经济体的增速被下调。其中,发达经济体今年预计增长 1.2% ,较此前预测值下调0.5个百分点,美国经济预计增长 1.4% ,较此前预测值下调0.9个百分点,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速均被下调至 0.7%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预计将增长 3.8% ,较此前预测值下调0.3个百分点,中国经济预计今年增长 4.5% ,与此前预测值持平,印度经济预计增长 6.3% ,较此前预测值下调0.4个百分点。2026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 2.4% ,较此前预测值下调0.3个百分点
【原文出处:经合组织(OECD)、世界银行等】
7.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挑战西方金融主导地位之路
近日,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中心发文称,中国构建平行金融基础设施及推动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努力值得高度重视——尽管当前尚不足以动摇美元或欧元的地位,但美元数十年来的主导地位正面临最严峻挑战。自2022年以来俄罗斯转向中国金融渠道表明,即便在次级制裁仍能迫使中国主要实体与被制裁对象切断贸易往来的情况下,央行货币互换协议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仍可为受西方金融体系排斥的国家发挥“安全阀”作用。
人民币在推动更广泛国际使用方面取得的有限成效,既反映出全球金融体系的强大惯性,也体现了中国决策者对进一步放开资本账户的审慎态度。但这两大制约因素不可能永远持续产生影响。虽然人民币作为对华双边贸易结算货币已显现价值并影响诸多国家,但要取代美元和欧元在第三方贸易中的既定地位则困难得多。
然而随着CIPS等替代性系统日趋成熟,过度制裁可能让更多国家转向中国结算体系和使用人民币。此外,中国对货币互换网络的运用可能削弱现行多边金融安全网,这就要求美元和欧元体系必须提供更具吸引力、更易获得的金融援助工具以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近期推出的常备回购机制正是为此而做出的积极探索,未来可考虑惠及更多国家。除审慎使用制裁手段外,美欧政策制定者更需戒除自满情绪,持续完善现有体系,从而有望压缩中国作为替代选项的空间。
【原文出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中心】
8.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制造业主导的出口战略仍具可行性
近日,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美国)高级研究员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安(Arvind Subramanian)与肯特大学经济学高级讲师阿姆里特·阿米拉普(Amrit Amirapu)在其文章《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出口战略仍具可行性》中指出,随着去全球化趋势加剧,发展中国家正在探索新的增长战略。近代史上最有效的发展路径——专注于出口导向型、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如今似乎面临挑战。这一曾推动韩国、中国、新加坡和越南经济腾飞的模式,对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而言,正变得越来越难以企及。
该传统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出口的依赖。这使得韩国等国得以突破有限国内市场的束缚,充分利用近乎无限的全球需求。出口也提升了供给侧效率,而对非熟练劳动力的侧重则确保了增长红利能够更广泛地惠及民众。
制造业主导型增长的另一关键优势在于,它确保了生产率增长与现有劳动力资源相匹配。这主要得益于“边学边做”效应,使国家能够在提升现有部门效率的同时,逐步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面对保护主义和去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两种替代性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其一,建议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印度)专注于技术密集型可贸易服务出口;其二,则主张着力提升非贸易部门(尤其是服务业)的生产率。
然而,作者认为,高技能可贸易服务虽能带来活力与持久性,却难以实现广泛的包容性;而非贸易服务虽具包容性,却往往缺乏活力。尽管传统的制造业主导战略效力已不如前,但只要中等收入国家能让渡其当前主导的出口空间,它对于当今的贫穷国家而言,仍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道路。
【原文出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9. 经合组织:《供应链韧性评估:中国崛起改变贸易平衡》
近日,金融时报中文网报道,经合组织(OECD)警告称,如果由于地缘政治环境恶化,全球发达经济体过快推动供应链本地化,可能会面临显著的GDP损失风险。该国际组织的建模显示,若积极将供应链回流本国,全球贸易可能减少18%,部分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坚持全球化贸易体制可能会下降多达12%。
经合组织贸易与农业司司长马里昂•詹森(Marion Jansen)表示,这份报告为发达经济体提供了一个值得警惕的反面叙事。《供应链韧性评估》(Supply Chain Resilience Review)发现,过去25年来,中国作为制造业强国的崛起已改变贸易平衡。自2009年以来,关键工业原材料的出口限制增加了五倍,由于在许多先进制造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成为经合组织成员国带来“贸易依赖”的最重要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多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和地区对中国的依赖“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汽车、制药、电梯和机械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到2020年代初,在“进口显著集中”的国家中,中国已成为其中30%的主要贸易伙伴。
尽管如此,模型显示,供应链本地化并未提升各国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反而有超过一半的经济体更易受到经济繁荣与萧条的影响。报告称:“这与关于全球价值链(GVC)风险的一般性讨论中的一些观点相悖。”报告还补充道,“开放性和地域多元化为应对中断提供了更多调整选择。”
【原文出处:金融时报中文网】
10.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中资布局欧洲转向,匈牙利崛起为投资热土
近期,一份由欧洲知名智库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与美国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揭示了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的新动向:欧洲传统大国德国、法国、英国吸引中资的能力正在减弱,而中东欧国家中的匈牙利崛起,成为当前最受中国资本青睐的目的地之一。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长期以来,占据中国对欧投资总额半壁江山的德、法、英三国,其合计占比已从过去五年平均的52%骤降至今年的20%。相较之下,匈牙利凭借其稳定的政治环境、开放的政策态度以及对中国企业的积极引导,正迅速跃升为中国在欧洲的重要投资伙伴。
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在欧洲排名前十的绿地投资项目中,有四个落地匈牙利,涵盖三座动力电池工厂以及一座电动汽车生产基地。这一趋势不仅突显了中资企业对中东欧制造和物流基础的看好,也从侧面映射出欧尔班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所采取的策略正在奏效。
不过,报告同时提醒,电动汽车作为核心投资领域的表现略显疲态。2024年中国新宣布的电动汽车相关项目整体价值大幅缩水,而2023年包括蜂巢能源在内的三项大型电池工厂计划被取消,亦引发外界对于该行业投资持续性的疑虑。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活动虽呈现反弹势头,但未来是否能够维持增长,还需关注多重因素,包括欧盟市场政策环境、技术安全监管、以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
从全球视野来看,中资企业正在调整其“走出去”战略,逐步向政策友好、产业配套成熟的新兴市场倾斜。匈牙利的崛起,无疑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原文出处: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
11. 欧盟统计局:欧盟8国家庭消费激增,匈牙利消费下滑导致排名垫底
近日,欧盟统计局发布报告称,2024年立陶宛的人均家庭消费水平在中东欧国家中最高,达到欧盟平均水平的88%。该结果间接反映出自2004年以来家庭消费的大幅增长。2004年,“欧盟8国”(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立陶宛)加入欧盟,而当时立陶宛的家庭消费率仅为欧盟平均水平的57%。但相比之下,尽管匈牙利在2004年的起始排名领先于或等于大多数中东欧国家,但其实际个人消费(AIC)排名已跌至欧盟最低。对此,匈牙利反对党议员援引欧盟统计局的AIC数据,认为这是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领导下经济失败的证据。民主联盟议员贝尔纳黛特·巴科斯6月20日在议会表示:“实际消费在欧盟排名垫底,反映了宣传驱动型经济的代价。”
2024年欧盟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各地区排名将发生调整。立陶宛、爱沙尼亚和罗马尼亚是仅有的三个中欧和东欧国家,其平均资本支出(AIC)和人均GDP均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匈牙利和拉脱维亚的相对降幅最大。
根据当地价格水平调整后的人均平均生活成本(AIC)用于比较欧盟成员国的家庭福利。欧盟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04年加入欧盟以来,欧盟8国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在过去20年中增幅最大。匈牙利是欧盟8国中增幅最小的国家。2007年加入欧盟的保加利亚,其个人消费支出占比(AIC)从2004年的37%提升至2024年的70%,首次超过匈牙利。匈牙利的个人消费支出占比同期仅上升了3个百分点,在欧盟个人消费支出排名中垫底(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CET)。
虽然匈牙利的人均GDP在2024年达到欧盟平均水平的77%,但家庭消费与产出仍然脱节。匈牙利中央统计局(KSH)2025年6月13日发布的报告称,2022年至2024年间,食品价格上涨了23%,而实际工资却保持平稳。这种通胀压力侵蚀了可支配收入,导致匈牙利GDP与家庭福利脱钩。匈牙利经济研究机构经济研究所(GKI)6月19日发布的报告称,“匈牙利在同类经济体中是独一无二的,其GDP增长速度超过家庭消费。”
【原文出处:欧盟统计局】
来源:宁波贸促之窗
信息来源:新华网、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中国贸促会、宁波市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协会、
宁波市科技创新协会、宁波市塑料行业协会、宁波市皮革行业协会、宁波市服装协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