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贸预警信息提示
1、美国ITC发布对闪蒸纺丝非织造材料及其下游产品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5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闪蒸纺丝非织造材料及其下游产品(调查编码:337-TA-1424)作出337部分终裁。
2、美国ITC发布对健身器材及其子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5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健身器材及其子组件(调查编码:337-TA-1419)作出337部分终裁:基于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4月30日作出的初裁,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5月12日决定取消听证会;同时发布建议救济措施为普遍排除令,并就此向公众征求意见,书面材料不晚于2025年6月14日提交。
3、外国企业对特定为吸收式制冷系统使用的锅炉保护产品及其组件和下游产品提起337调查申请
2025年5月14日,美国Paul N Unmack DBA ARPC LLC 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及销售的特定为吸收式制冷系统使用的锅炉保护产品及其组件和下游产品违反了美国337条款。
4、美国ITC正式对具有视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手持式计算机、平板电脑、电视、投影仪及其组件和模块启动337调查
2025年5月1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具有视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手持式计算机、平板电脑、电视、投影仪及其组件和模块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448)。
5、外国企业对特定墨盒及其组件I提起337调查申请
2025年5月13日,美国Epson Portland Inc.、美国Epson America, Inc.、日本Seiko Epson Corporation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及销售的特定墨盒及其组件I违反了美国337条款。
6、外国企业对特定墨盒及其组件II提起337调查申请
2025年5月13日,美国Epson Portland Inc.、美国Epson America, Inc.、日本Seiko Epson Corporation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及销售的特定墨盒及其组件II(Certain Ink Cartridg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 II)违反了美国337条款。
7、美国作出赤藓糖醇反补贴初裁
2025年5月1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赤藓糖醇(Erythritol)作出反补贴初裁,初步裁定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Baolingbao Biology Co., Ltd.)税率为3.29%、山东三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andong San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税率为3.49%,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的税率为3.47%。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2025年9月24日作出反补贴终裁。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2905.49.4000项下产品。
8、美国作出浮法玻璃制品反补贴初裁
2025年5月1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浮法玻璃制品(Float Glass Products)作出反补贴初裁,初步裁定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Xinyi Group (Glass) Company Limited)税率为11.41%、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andong Jin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ock Co., Ltd.)、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Hubei Sanxia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上海耀皮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Yaohua Pilkington Glass Group Co., Ltd. (SYP) )和Shenzhen New Kibing Technology Co., Ltd.因未参与应诉,税率均为891.62%,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的税率为11.41%;马来西亚生产商/出口商的税率为19.09%-101.99%。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2025年9月22日作出反补贴终裁。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7005.10.8000、7005.21.1010、7005.21.1030、7005.21.2000、7005.29.1810、7005.29.1850、7005.29.2500、7007.29.0000、7008.00.0000、7009.91.5010、7009.91.5095和7009.92.5010项下的产品。
9、摩洛哥对进口复合板启动保障措施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5月12日,WTO保障措施委员会发布摩洛哥代表团向其提交的保障措施通报。2025年4月30日,应摩洛哥生产商申请,摩洛哥工业和贸易部对进口复合板(法语:Panneaux de bois revêtus)启动保障措施第二次日落复审调查。涉案产品为粘胶将木屑结合在一起制成的板材,表面覆盖三聚氰胺装饰纸、塑料装饰板或塑料片材,但不包括定向刨花板(Oriented Strand Board)和华夫刨花板(Waferboard)。涉案产品的摩洛哥税号4410.11.20.90、4410.11.30.90、4410.19.92.90和4410.19.93.90。
10、印度尼西亚终止对进口人造长丝机织物保障措施调查
2025年5月12日,WTO保障措施委员会发布印尼代表团向其提交的保障措施通报。2025年4月29日,印尼保障措施委员会(KPPI)发布消息称,鉴于在调查期间涉案产品未出现进口增长,因此决定终止对人造长丝机织物(Woven Fabrics of Artificial Filament Yarn)的保障措施调查,不实施保障措施。涉案产品的印尼税号为5408.21.00、5408.31.00和5408.33.00。
11、印度对华二氧化钛征收反倾销税
2025年5月10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发布第12/2025-Customs(ADD)号通报称,接受印度商工部于2025年2月12日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作出的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决定对中国的涉案产品征收460-681美元/吨的反倾销税,征税详情见附表1,有效期为5年。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28230010、32061110和32061190项下的产品。不适用本案反倾销措施的产品详见附表2。措施自本通报发布于官方公报之日起生效。
12、墨西哥对华不锈钢洗涤槽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5月8日,墨西哥经济部发布公告称,应墨西哥企业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不锈钢洗涤槽(重量不超过8公斤)启动反倾销第二次日落复审调查。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涉案产品的TIGIE税号为7324.10.01。案件调查期间,现行反倾销税持续有效。公告自发布次日起生效。
13、欧盟对华新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充气橡胶轮胎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年5月2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中国的新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充气橡胶轮胎)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为用于载重指数不超过121的机动车(包括旅行车和赛车)、公共汽车或卡车的新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充气橡胶轮胎。涉案产品的欧盟CN编码为401110 00和4011 20 10。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本案初裁预计将于7个月内作出,最长不超过8个月。
14、哥伦比亚对华焊接管作出反倾销初裁
2025年5月21日,哥伦比亚贸工旅游部在官方公报发布第121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焊接管作出反倾销初裁,初步裁定以最低限价的方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当涉案产品的报关离岸价(FOB)低于最低限价即1019.50美元/吨时,将征收相当于最低限价与报关价差额的临时反倾销税,措施自公告发布于官方公报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四个月。涉案产品为公称直径介于12.7毫米(含)~152.4毫米(含),铁或钢制的圆形横截面焊接管,用于保护电缆,涉及哥伦比亚税号7306.30.99.00项下的产品。
15、土耳其对涉华人造及合成短纤维纱线和缝纫线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5月21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5/7号公告称,应土耳其生产商申请,对原产于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和越南的人造及合成短纤维纱线和缝纫线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涉案产品的土耳其税号为55.08、55.09(5509.52、5509.61、5509.91除外)、55.10 (5510.20除外)和55.11。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案件调查期间,现行反倾销税持续有效。
16、美国ITC发布对半导体器件及其下游产品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5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半导体器件及其下游产品(调查编码:337-TA-1414)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4月30日作出的初裁(No.46)不予复审,即基于申请方撤回,终止本案对美国注册专利号8,686,562所有申诉的调查。
17、美国ITC正式对球囊扩张装置、系统及其组件启动337调查
2025年5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球囊扩张装置、系统及其组件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449)。
18、美国ITC正式对集成电路、包含该集成电路的电子设备及其组件启动337调查
2025年5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集成电路、包含该集成电路的电子设备及其组件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450)。
19、美国ITC发布对充电电池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5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充电电池及其组件(调查编码:337-TA-1421)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4月17日作出的初裁(No.25)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对列名被告美国NavicoGroup Americas LLC of Menomonee Falls, WI的调查。
20、美国作出活性阳极材料反补贴初裁
2025年5月20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活性阳极材料(ActiveAnode Material)作出反补贴初裁,初步裁定湖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Huzhou Kaij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rp., Ltd.)和Shanghai Shaosheng Knitted Sweat因未参与应诉,税率均为712.03%、松下电器全球采购(中国)有限公司(Panasonic Global Procurement China Co., Ltd.)/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Panasonic Corporation of China)和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的税率均为6.55%。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2025年9月29日作出反补贴终裁。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2504.10.5000和3801.10.5000项下产品。
21、澳大利亚对华盘条发起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5月19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发布第2025/040号公告称,应澳大利亚国内企业InfraBuild(Newcastle) Pty Ltd提交的申请,对进口自中国的盘条(Rod in Coil)发起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本案的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损害调查期自2020年4月1日起。涉案产品的澳大利亚海关编码为7213.91.00.44和7227.90.90.02。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预计将不晚于2025年9月8日完成本案调查的基本事实报告,不晚于2025年10月21日向澳大利亚工业与科学部长提交终裁报告。
22、韩国继续对涉华不锈钢板卷实施反倾销措施
2025年5月16日,韩国企划财政部发布第1126号令,继续对原产于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厚度不超过8毫米的不锈钢板卷(Flat-rolledProducts of Stainless Steel)征收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其中,中国大陆为23.69%~25.82%;与此同时,企划财政部与部分供应商达成了价格承诺,对履行价格承诺的供应商将不征收反倾销税。本案涉及韩国税号7219.12.1010、7219.12.1090、7219.12.9000、7219.13.1010、7219.13.1090、7219.13.9000、7219.14.1010、7219.14.1090、7219.14.9000、7219.22.1010、7219.22.1090、7219.22.9000、7219.23.1010、7219.23.1090、7219.23.9000、7219.24.1010、7219.24.1090、7219.24.9000、7219.31.1010、7219.31.1090、7219.31.9000、7219.32.1010、7219.32.1090、7219.32.9000、7219.33.1010、7219.33.1090、7219.33.9000、7219.34.1010、7219.34.1090、7219.34.9000、7219.35.1010、7219.35.1090、7219.35.9000、7219.90.1010、7219.90.1090、7219.90.9000、7220.11.1010、7220.11.1090、7220.11.9000、7220.12.1010、7220.12.1090、7220.12.9000、7220.20.1010、7220.20.1090、7220.20.9000、7220.90.1010、7220.90.1090及7220.90.9000项下的产品,但部分产品不适用上述反倾销措施。
23、南非对进口扁轧制品作出保障措施终裁
2025年5月16日,WTO发布通报,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代表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成员国包括纳米比亚、南非、莱索托、斯威士兰和博茨瓦纳)对铁、非合金钢或其他合金钢扁轧制品(CertainFlat-rolled Products of Iron, Non-alloy Steel or Other Alloy Steel)保障措施案作出终裁,决定对涉案产品征收保障措施税,税率为:第一年13%、第二年11%、第三年9%,征收期限为3年。涉案产品的南非税号为7208.10、7208.25、7208.26、7208.27、7208.36、7208.37、7208.38、7208.39、7208.40、7208.51、7208.52、7208.53、7208.54、7208.90、7211.14、7225.30、7225.40、7225.99、7226.99。本案保障措施不适用于取向硅电工钢。
24、哥伦比亚对华无色浮法玻璃板作出反倾销终裁
2025年5月16日,哥伦比亚贸工旅游部在官方公报发布第114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无色浮法玻璃板作出反倾销否定性终裁,决定终止反倾销调查,不实施反倾销措施。涉案产品的哥伦比亚税号为7005.29.10.00和7005.29.90.00。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5、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烷基磷酸酯双反产业损害终裁
2025年5月1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对进口自中国的烷基磷酸酯(AlkylPhosphate Esters)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认定被主张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的涉案产品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或损害威胁。基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肯定性终裁,美国商务部将对上述涉案产品颁布反倾销和反补贴征税令。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2919.90.5050项下产品。
26、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立式金属文件柜第一次双反日落复审产业损害终裁
2025年5月1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对进口自中国的立式金属文件柜作出第一次反倾销和反补贴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裁定若取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根据终裁结果,本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继续有效。
27、美国作出升降门扭簧反倾销初裁
2025年5月2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和印度的升降门扭簧作出反倾销初裁,因中国企业未参与应诉,初步裁定中国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幅度为734.33%、中国全国统一税率为778.31%(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778.31%);印度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率为87.2%-124.86%(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84.54%-122.20%)。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2025年8月11日对中国涉案产品作出反倾销终裁、于2025年10月13日对印度涉案产品作出反倾销终裁。本案涉及美国海关编码7320.20.5020、7320.20.5045和7320.20.5060项下产品。
28、美国ITC发布对尿液防溅装置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5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尿液防溅装置及其组件(Certain Urine Splash Guards and Components Thereof,调查编码:337-TA-1430)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5月6日作出的初裁(No.13)不予复审,即列名被告中国广东Hezeyunjiangjixieshebeiyouxiangongsi (d/b/a Maomoahouse), Shenzhen, China、中国安徽Hefeiweifengshidaishidaimaoyiyouxiangongsi (d/b/a HealthSTEC), Hefei City, China、中国广东ShenzhenShi Julonghui Trading Co., Ltd. (d/b/a Edermurs), Shenzhen, China深圳市聚隆汇贸易有限公司、中国广东Shenzhenshi Lishian Keji Youxiangongsi (d/b/a Lishian), Shenzhen, China深圳市立视安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广东Guangzhou Lesenyu Dianzishangwu Youxiangongsi (d/b/a Le Sengyu), Guangzhou, China广州乐森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缺席被告。
29、美国ITC发布对蜂窝基站通信设备及其组件和下游产品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5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蜂窝基站通信设备及其组件和下游产品(调查编码:337-TA-1397)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5月9日作出的初裁(No.24)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本案调查。
30、美国ITC发布对电子计算设备及其组件和模块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5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电子计算设备及其组件和模块(调查编码:337-TA-1387)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5月8日作出的初裁(No.39)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本案所有调查。
31、美国ITC发布对制作机器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5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制作机器及其组件(调查编码:337-TA-1426)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4月30日作出的初裁(No.16)不予复审,即终止对列名被告中国湖南Hunan Sijiu Technology, Co. Ltd. of China湖南肆玖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分公司、中国香港HK Sijiu International Share Co、中国广东Guangdong Rongtu Technology Co., Ltd. of China广东戎图科技有限公司关于美国注册专利号D1,029,090的调查,并发布同意令;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5月7日作出的初裁(No.17)不予复审,即列名被告中国湖北LiPing Zhan of China、中国上海Shanghai Sishun E-commerce Co., Ltd. of China上海司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安徽Bozhou Wanxingyu Technology Co. Ltd. of China亳州万兴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安徽Bozhou Zhongda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f China亳州中达翔科技有限公司为缺席被告。
32、美国ITC发布对智能电视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5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智能电视(调查编码:337-TA-1420)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5月7日作出的初裁(No.14)不予复审,即基于申请方撤回,终止本案对列名被告中国香港T.C.L. Industries Holdings (H.K.) Limited, Pak Shek Kok, Hong Kong、中国香港TTE Corporation, Shatin, Hong Kong、中国广东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Nanshan, China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广东TCL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Huizhou, China、中国香港TCL Overseas Marketing Ltd., Shatin, Hong Kong、中国广东TCL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f/k/a TCL Corp.), Guangdong, China的调查。
33、美国ITC发布对水润皮肤磨削系统及其组件II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5月2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水润皮肤磨削系统及其组件II(调查编码:337-TA-1417)作出裁决:对经由缺席被告波兰MIRAmedtech SP. Z.O.O、美国Medical Purchasing Resource, LLC、美国Bio-Infusions USA Inc.、德国MIRAmedtech UG、美国eMIRAmed USA, LLC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涉案产品发布有限排除令,并对上述缺席被告发布禁止令,本案调查终止。
34、印度尼西亚对进口棉纱线作出保障措施终裁
2025年5月27日,WTO保障措施委员会发布印尼代表团向其提交的保障措施通报。印度尼西亚对进口棉纱线(Cotton Yarn)作出保障措施终裁,建议对涉案产品征收三个阶段的保障措施税,第一阶段为13,419印尼盾/千克、第二阶段为12,614印尼盾/千克、第三阶段为11,809印尼盾/千克。措施实施以印尼财政部相关征税令为准。本案调查期为2019年至2024年。涉案产品的印尼税号为5204.11.10、5204.19.00、5204.20.00、5205.11.00、5205.12.00、5205.21.00、5205.22.00、5205.24.00、5205.26.00、5205.32.00、5205.41.00、5205.42.00、5205.43.00、5205.47.00、5205.48.00、5206.11.00、5206.12.00、5206.14.00、5206.21.00、5206.23.00、5206.24.00、5206.25.00、5206.31.00、5206.32.00、5206.33.00、5206.42.00和5206.45.00。
35、澳大利亚对华钢筋发起反倾销复审调查
2025年5月26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发布第2025/043号公告称,应中国出口商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Baowu Group Echeng Iron and Steel Co Ltd)提交的申请,对其出口至澳大利亚的直径小于等于50毫米的钢筋(Steel Reinforcing Bar)发起反倾销复审调查,审查与现行反倾销措施有关的可变因素是否应进行变更。本案的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涉案产品的澳大利亚海关编码为7213.10.00.42、7214.20.00.47、7227.90.10.69、7227.90.90.01、7227.90.90.02、7227.90.90.04、7228.30.10.70、7228.30.90.40和7228.60.10.72。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预计将不晚于2025年9月15日完成本案调查的基本事实报告,不晚于2025年10月28日向澳大利亚工业与科学部长提交终裁报告。
36、土耳其对华光伏铝边框启动反倾销调查
2025年5月25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5/10号公告称,应土耳其行业协会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铝边框启动反倾销调查。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0月1日~2024年9月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2024年9月30日。涉案产品的土耳其税号为8541.90.00.00.11。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37、土耳其对华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启动反倾销调查
2025年5月25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5/8号公告称,应土耳其生产商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启动反倾销调查。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全年,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2024年12月30日。涉案产品的土耳其税号为8544.42.90.00.11、8544.60.10.00.11、8544.60.90.00.00。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38、土耳其对华葡萄糖酸钠启动反倾销调查
2025年5月25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5/9号公告称,应土耳其生产商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葡萄糖酸钠启动反倾销调查。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涉案产品的土耳其税号为2918.16.00.00.13。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利益相关方应于公告发布37日内提交调查问卷。
39、美国作出硬质空心胶囊反倾销初裁
2025年5月2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巴西、印度和越南的硬质空心胶囊作出反倾销初裁,初步裁定中国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率为5.40%-172.24%(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不适用,具体税率详见下表)、巴西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率为77.29%(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不适用)、印度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率为3.60%-24.78%(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0.0%-14.91%)、越南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率为9.99%(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8.35%)。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2025年10月13日对上述涉案产品作出反倾销终裁。本案涉及美国海关编码9602.00.1040和9602.00.5010项下产品。
(二)企业走出去风险预警
1、关税大幅下调!美线集运爆舱
当前,随着中美关税大幅下调,90天的“关税窗口期”,加上恰逢集运订单旺季,预计由于运力调整、货量增加,对出海美国市场的企业而言,接下来或许是新一轮“抢运潮”的开始。受关税战影响,此前不少船公司为了维持运价,暂停了部分对美航线,将集装箱船运力调转到欧洲等其他航线,这或也将进一步加剧接下来供不应求的情势。
有货代经理表示,5月12日中美宣布互相降低关税的当天,订舱和咨询量就已是近期的3~4倍。关税的大幅下降,让大量中国外贸人开启了紧急订舱行动。“需求多、船少了”,此外由于现阶段美国商家囤货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出口量在短时间内会快速增加,“所以,近期舱位会很紧张”。
还有不少货代公司负责人也表示,本周开始,大家都在抢发货,市场节奏非常紧张,美线整体已经接近爆舱。另据外媒Loadstar消息,航运咨询公司Linerlytica表示,在中美同意互相降低关税后,船公司们预计跨太平洋东行贸易的旺季将提前到来,并已宣布收取每40英尺柜1000至2000美元的附加费。
Linerlytica表示:“自5月1日以来,美西现货价格基本保持在每40英尺2400美元左右,但预计未来几周将飙升至3000美元以上,如果需求强劲反弹,6月后可能继续攀升。”
根据上海航交所5月9日发布的数据,美线在航司运力调控作用下运价保持韧性,美西美东分别较上期上涨3.3%、1.6%。随着后续出货需求的释放,预计美线市场运价的上涨将显现。当然,也需考虑到剩余30%的关税仍会对不少出口企业的利润造成压制,需要关注实际的抢运规模。
2、加征关税90天内仅剩10%!美国财长:不想在纺织品领域与中国脱钩!
据新华社消息,中美双方发布联合声明,加征关税90天内仅剩10%。实际早在5月7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就表示“不想在纺织品领域与中国脱钩”。美国自2018 年起便挥舞关税大棒,妄图以此削减贸易逆差,推动制造业回流本土。然而,这出 “脱钩大戏” 演到如今,却沦为一场 “自废武功” 的悲剧。先看制造业,大量美国企业并未乖乖回流,反而转投越南、印度等低成本地区,以规避高昂的生产费用。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多次跌破 50 的荣枯线,妥妥陷入萎缩困境。贸易逆差呢?不降反升,2022 年美国贸易逆差高达 8590 亿美元,占 GDP 比重 3.14%。更别提美国民众,因关税政策,食品、能源、日用品价格飞涨,每个家庭年支出凭空多出约 4000 美元,生活成本的重压让民众苦不堪言。
纺织品领域,更是脱钩难度的“重灾区”。美国作为中国纺织服装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其市场需求与中国供应链紧密相连。一旦脱钩,美国市场供应缺口难以填补。目前东南亚国家的纺织产能虽然逐步兴起,但很多依然是走从中国进口纱线、面料在当地制作成成衣出口的路子,而一些品质相对较高的产品,这些国家也没有能力承接。
更重要的是,衣食住行四个人的最基本需求,只有“衣”美国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从4月2日至现在超过一个月时间,美国超市、商户的服装库存几乎要消耗殆尽,但服装作为人们的刚需,无论是供应紧张还是大幅涨价,都会戳中普通美国民众的痛点,不利于接下来美国中期选举。
抓住出货窗口期。相信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大家对特朗普的品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现阶段虽然会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很大程度上美国是因为国内超市货架空了签订的一个“城下之盟”。
在抗美援朝时期,中美最终的谈判也是非常艰难,打打谈谈,谈谈再打打,是一场持久战,纺织人也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乐观可以,但需要有底线思维。而另一方面,美国本土急需商品补充是一个不容改变的客观事实,未来90天是纺织品对美出口的窗口期,纺织人必须牢牢抓住抓住这个窗口期。但与此同时,也希望纺织人不要为了卖库存而无限内卷,最终伤害的是整个产业的利益。
3、突发!新麻烦来袭:G7国家讨论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纺织产业链恐再遭重创
5月20日,G7国家财长会议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班夫(Banff)正式拉开帷幕,加拿大财政部长Francois-PhilippeChampagne(弗朗索瓦-菲利普·商鹏飞)表示,七国集团(G7)国家已开始讨论对低价值的中国产品征收关税。一旦形成G7国家共识并发布共同声明,都将在我们与特朗普的贸易战中增添新的麻烦。
G7国家,即七国集团,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七个发达国家组成。
4、多国拟调整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日本考虑跟进
据悉,近日,日本正考虑审查包括小额包裹在内的免税政策,拟加入全球多国行列,加强对跨境电商免税渠道审查。
日本内阁府称,政府税务专家组上周已就入境小额包裹免税政策问题进行讨论,涉及公平竞争以及该渠道是否为非法毒品和假冒商品流入日本的潜在隐患。日本财务省明年将进行税制修改,可能对小额进口商品征收消费税,预计2026年出台详细税收新政策。
当前,日本对1万日元(约500元人民币)以下进口商品免征关税与消费税。若修改免税政策,从Shein和Temu购买产品的小包裹运往日本,或需缴纳10%的消费税。此外,日本财务省成立的另一小组也在研究类似问题。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表示,关于豁免审查尚未作出决定,但会持续关注并考虑海外案例及影响。
日本是全球第四大电商市场,财务省数据显示,去年1万日元以下小额包裹进口量约1.6966亿件,进口值4258亿日元,过去五年猛增约5倍,中国跨境电商平台Temu和Shein成为“主力军”。
值得注意的是,多国均有调整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动向。当地时间5月2日,美国正式终止对来自中国价值不超过800美元小额包裹免征关税政策,致使Shein和Temu部分产品提价,或要求美国消费者支付高额进口费用。
除美日外,一些欧洲国家也在考虑调整。欧盟早前提议2027年至2028年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英国财政大臣宣布审查本国小额包裹免税规则;法国提议对折扣零售商小包裹征收费用。
5、因私下换汇遭受损失、被骗,中国驻英国使馆梳理相关案例:希望广大在英中国同胞以案为鉴加强防范
近来,我公民因私下换汇遭受损失、被骗等案件频发。中国驻英国使馆希望广大在英中国同胞以案为鉴,加强防范,确保安全。
私下换汇难以确定对方资金来源合法性,缺乏安全保障。提醒我公民务必通过银行等正规合法渠道换汇,不轻信所谓“优惠汇率”等说辞,同时避免小额多次存款等有洗钱嫌疑的行为。同时,如不幸遭遇“换汇”类型诈骗,须及时向当地警方报案,并注意收集提交嫌疑人身份信息、涉案账号、转账记录等证据。如被骗款项系通过中国内地银行转账,须向国内户籍所在地报警或通过国内亲友向警方求助。
英国演出展览种类繁多,购票渠道多元。提醒我公民在观看演出或展览前,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相应门票,对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票务信息保持警惕,以防落入诈骗分子圈套。如不幸上当受骗,切勿越陷越深,应及时报警并联系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止付、冻结等措施,防止遭受进一步损失。
“仙人跳”类诈骗案件近来在英频发。诈骗分子常以恋爱交友、收购二手物品、上课等理由为掩护,通过实时聊天软件持续实施骗术,逐步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便约定线下见面,利用受害人离开熟悉地点和暴露个人隐私后的恐慌心理,以威胁、恐吓的方式逼迫受害人转账。
提醒我公民切实提高防范意识,注意甄别社交媒体信息真伪,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切勿轻易前往陌生地点与陌生人员见面。如遭遇威胁、恐吓情况,应冷静理性应对,第一时间报警求助,防止跌入诈骗陷阱。
在英国报警可拨打999(非紧急情况报警拨打101)或登录网站https://www.actionfraud.police.uk/;在中国报警或联系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可拨打110报警电话。
6、特朗普政府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
据央视新闻5月23日消息,美国国土安全部5月22日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在致哈佛大学的一封信中表示,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SEVP)认证即日起被撤销。
信中表示,此次认证撤销将使哈佛大学在2025-2026学年不得招收任何持F类或J类非移民身份的外籍学生。此外,现有持F类或J类非移民身份的学生必须转学至其他高校,否则将无法维持其非移民身份。
此举意味着哈佛大学将无法再招收国际学生,现有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
此外,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当日还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称,正考虑在其他大学采取类似举措。
7、俄罗斯在WTO挑战欧盟“碳关税”,称欧盟建立“高度贸易限制性和歧视性机制”
第一财经记者从世贸组织(WTO)方面获知,近期俄罗斯向欧盟和WTO争端解决机构发函,称希望就欧盟的碳边境调整机制一揽子方案(CBAM)以及欧盟排放交易计划(EUETS)提供的出口补贴对某些商品的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欧盟及其成员国展开磋商。
俄罗斯表示,欧盟试图将“CBAM一揽子方案 ”和 “欧盟排放交易计划 ”的规则和要求打包成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俄罗斯重申坚决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但此次的磋商请求并不涉及真正的环境措施,而是欧盟以气候政策为借口建立的具有高度贸易限制性和歧视性的机制。
8、越南工贸部开展打击走私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
《越南快讯》5月19日报道,近日,越南工贸部国内市场管理和发展局将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走私、贸易欺诈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的行动。
为维护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落实政府总理近日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打私、贸易欺诈、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批示精神,监督检查和处理上述违法行为,工贸部国内市场管理和发展局颁布第01/KH-TTTN号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计划方案,各部门要密切跟踪市场动态,加强收集分析供求、商品价格等信息,特别是对乳制品、新药、保健食品、化妆品、汽油、糖、烟草、化肥等易被投机和走私的必需品,主动发现市场异常波动和突出问题,制定计划并及时监测、检查和处理。市场管理分局作为各省(市)人民委员会、工贸厅的业务指导部门,要立即在管理领域部署监督检查,在全国范围内共同开展打击走私、贸易欺诈、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动。各省(市)市场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职能部门,按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组织开展联合检查、突击检查、定期检查商品流通环节,特别是从边境和国际机场运往国内各营业点、仓库、码头、货物中转站、购物中心、超市、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和手工艺村的货物。方案还指出,要深入推进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建立全系统、全部门、全覆盖的市场数据和信息收集共享系统,加强部门联动,及时掌握和预警走私、贸易欺诈风险,特别是电子商务领域的走私、贸易欺诈风险。
工贸部职能部门还要求各单位要加强对零售商、非官方代理商、特别是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等高风险点的监督、检查和监管,严格执法,杜绝假冒伪劣、来源不明和侵犯知识产权商品。
9、美国财政部将12家中国实体和1艘关联船只列入特别指定国民清单
2025年5月13日,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发布公告,将多家外国实体列入“特别指定国民(SDN)清单”,其中包括12家中国实体和1艘关联船只。
(三) 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1. 匈牙利:外长表示欧盟对俄能源禁令威胁匈能源安全
2025年5月7日获悉,综合美国《政治新闻网》、“中欧能源合作平台”等媒体报道,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多日前表示,欧盟委员会6日提出的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的计划将危及匈牙利能源安全。
西雅尔多称,欧盟此举将侵犯匈牙利主权。欧盟委员会的提议相当于让匈牙利为向乌克兰提供“毫无意义且无法衡量的支持”付出代价。西雅尔多表示,欧盟法律明确规定成员国可自行决定使用哪些能源以及在哪里购买能源。这种强制、人为且受意识形态驱动的对俄能源的排除,给多个欧洲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困难,损害许多欧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可能导致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我们拒绝接受这种做法”。
欧盟委员会近日公布一份旨在完全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路线图”新计划,以增强欧盟能源安全和主权,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此次发布的REPowerEU路线图概述了欧盟逐步有序淘汰剩余俄能源进口的系列战略举措,新计划还针对欧盟与俄在核能领域的联系。据悉,俄供应了欧盟五分之一的天然铀和38%的铀浓缩能力。匈牙利、芬兰、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和捷克这五个国家仍依赖俄罗斯设计的VVER反应堆。此外,欧盟在铀的转化、浓缩服务以及部分核反应堆备件、维护服务上仍依赖俄罗斯。
【原文出处:美国《政治新闻网》、“中欧能源合作平台”】
2.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裁员114人
2025年5月7日获悉,路透社报道,美国能源部专注于风能和太阳能等能源研究的部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表示,其裁员了114名员工,包括研究员和运营人员。根据该实验室的网站信息,此次裁员人数约占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员工总数的3%。
当地时间5月2日,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向美国国会提交了特朗普2026财年自由裁量预算请求。据相关公告显示,该预算案取消了超15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IIJA)“绿色新政”资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等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减排等技术。该预算将能源部的资金重新调整为研究和开发能够生产丰富的国内化石能源和关键矿物的技术、核反应堆和先进核燃料的创新概念,以及促进稳定基荷电力的技术。NREL发言人表示“NREL继续在由联邦机构发布停工令、新的联邦指令和预算变化形成的复杂财务和运营环境中前行。”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隶属美国能源部是17个国家级实验室之一,也是美国太阳能、风能、氢能及电网整合研究的核心力量。此次裁员主要集中在丹佛郊外南桌山园区,阿瓦达、费尔班克斯及华盛顿特区的附属机构员工也受波及。当地官员担忧,此次裁员将冲击科罗拉多州清洁技术生态。该生态依赖实验室开展先进测试与行业合作。
【原文出处:路透社】
3. 德国:塔尔海姆电池厂实施“短时工作制”应对经营压力
2025年5月7日获悉,彭博社报道,瑞士光伏制造龙头企业梅耶博格(Meyer Burger Technology AG)日前宣布其位于德国塔尔海姆(Thalheim)的电池厂将实施“短时工作制”,以应对经营压力。
据悉,异质结(HJT)太阳能光伏制造商梅耶博格宣布,从5月1日起,在其位于德国Thalheim的太阳能电池工厂引入短时工作(Kurzarbeit)制度。公司表示,此举旨在应对当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原材料供应瓶颈”,并在短期内降低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在梅耶博格停止德国弗赖贝格工厂组件生产,取消美国科罗拉多州2GW太阳能电池制造工厂计划后,德国塔尔海姆工厂成为其主要的太阳能电池供应源。而且,受“短时工作制”影响,梅耶博格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古德伊尔(Goodyear)的太阳能组件工厂的生产流程也将进行调整。据悉,这家工厂的电池片主要来自德国塔尔海姆电池厂。梅耶博格还准备在古德伊尔工厂实施“进一步的员工调整”举措,以降低成本。
近年来,梅耶博格运营举步维艰。自2024年起,经历2次大规模裁员,分别是2024年1月,梅耶博格宣布关闭德国工厂并裁员约500人;2024年9月,梅耶博格首席执行官以及首席财务官双双离职,同时宣布裁员近20%。不仅如此,梅耶博格近日将原定于今年4月15日发布的年报,推迟至今年5月底发布。
【原文出处:彭博社】
4. 英国:Drax集团暂停苏格兰抽水蓄能设施的升级计划
2025年5月7日获悉,据彭博社报道,Drax集团暂停了对苏格兰抽水蓄能设施的升级计划,这对英国政府发展清洁电网的努力造成了打击。
英国政府建立了一个补贴机制来支持长期储能项目——比如扩建现有Cruachan抽水蓄能设施,新建600兆瓦的Cruachan II项目——这是其清洁能源战略的关键。Drax表示,由于成本上升和资本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它不会参与该计划的前期阶段。
为了实现到2030年拥有清洁电网的目标,英国需要将其长期储能增加到4-6吉瓦。Drax的举动表明,这些计划对那些在开发项目时要平衡股东需求和盈利能力的公司的决策是多么敏感。
Drax公司表示,将继续评估该项目。该公司还表示,它将与政府和监管机构就“能够充分降低风险并激励此类项目投资的政策环境”进行接触。政府所谓的“上限和下限”补贴机制旨在解决“收入不确定性”,该公司强调,这是过去几十年长期储能投资不足的一个原因。
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是将水抽到较高的水库,然后将其释放,使水通过涡轮机向下流动,在需要时产生电力。该技术的开发人员表示,它可以帮助平衡电网中可再生电力的波动。其他长期储能技术包括液态空气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和液流电池。
【原文出处:彭博社】
5. 泰国:泰国榴莲出口业因非法掺假指控而受到冲击
2025年5月26日获悉,泰国《民族报》报道,罗勇府议员的一项调查发现,有人涉嫌将廉价的越南榴莲与泰国榴莲混合出口,引发对泰国果业及其农民的担忧。
在收到有人秘密使用越南榴莲冒充泰国榴莲用于对华出口的情报后,罗勇府第3选区议员Pongsathorn Sornphetnarin率领政府和民事官员小组突击检查罗勇府Klaeng区的仓库。警方随后证实,在涉事仓库发现三个集装箱,其中两个集装箱内装有去壳冷冻榴莲,密封完好,第三个集装箱为空。据信,这种涉嫌非法行为源于中国对越南榴莲实施的严格化学残留物检查,特别是镉的检查。这些严格的检查导致越南榴莲对华出口受限,并在越南国内价格下跌。这促使一些不法分子将越南榴莲与泰国榴莲混合,试图绕过进出口限制并获得更多利润。
目前,泰国罗勇府府尹同时下令彻查所有可疑仓库,泰农业部紧急研讨升级榴莲溯源系统方案,加强榴莲出口管理,整治市场秩序。
【原文出处:泰国《民族报》】
6. 美国:涉华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出口限制政策大幅收紧
2025年5月26日获悉,彭博社报道,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近日发布修订后的《人工智能扩散控制指南》,首次明确规定“在全球任何地区使用华为昇腾AI芯片均属违规”,此举被视为美方对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出口限制政策的重大收紧。
新规强调,美国政府将与“可信赖伙伴”协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管控与合作,但严禁相关技术流向“潜在对手国家”及其企业系统。商务部同时提醒业界关注“美国AI芯片参与中国AI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潜在法律风险。
此外,拜登政府提出的AI三级管控方案被正式撤销。据透露,特朗普政府正重新制定针对AI扩散的政策框架,倾向通过“逐国协商”模式取代多边出口限制。该政策变化或将影响全球范围内AI芯片供应链布局与技术合作路径,尤其对中国大陆AI生态构成进一步限制压力。
【原文出处:彭博社】
7. 巴西:劳工调查等导致比亚迪工厂推迟到2026年底投运
2025年5月26日获悉,路透社报道,巴西巴伊亚州政府劳工、就业、收入和体育厅厅长瓦斯康塞洛斯在其社媒发布视频表示,比亚迪巴西工厂将于今年年底开始使用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组装汽车,2026年12月全面投入运营,预计将创造1万个就业岗位。
巴伊亚州州长罗德里格斯陪同卢拉总统赴中国进行访问,讨论比亚迪工厂和汽车行业规划。巴伊亚州卡马萨里金属工人工会主席邦菲姆表示,该工厂原定于今年年初开始生产汽车,但劳工调查和暴雨影响了进度。
据悉,比亚迪今年将在巴西招聘约1000名工人,远低于最初承诺的10000名,但随着比亚迪逐渐开始本地生产,预计明年招聘人数将增加。
【原文出处:路透社】
8. 欧盟:中国产光伏组件的安全争议升级引发欧方担忧
2025年5月26日获悉,德国《经济周刊》报道,近期美国调查人员在中国产太阳能逆变器中发现的隐藏通讯模块,将长期存在的安全担忧推向新高。
这些未在技术说明中列出的手机模块,引发对电网安全的严重关切。荷兰欧洲议会议员格鲁特赫伊斯强调凸显欧洲采取行动的紧迫性。但德国SMA公司信息安全官西格则表示,目前尚无法确定这些模块的真实用途。弗劳恩霍夫研究所ISE太阳能系统专家普罗布斯特也强调,目前还没有提供证据的调查报告。
面对安全隐忧,欧洲正酝酿应对措施。奥地利率先推出补贴政策,对购买欧盟产逆变器的用户提供20%补贴。欧盟层面则考虑建立"逆变器安全工具箱",制定可信制造商白名单。目前争议焦点在于:这些"额外模块"究竟是用于远程维护,还是具有更危险的用途。普罗布斯特认为,需要更多技术分析,但他也承认现代逆变器的网络连接特性本身就可能带来风险。
【原文出处:德国《经济周刊》】
9. 美国:USTR公布措施细则,遭港口运营商与航企反对
2025年5月16日获悉,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因认定中国通过国家补贴和产业政策扭曲全球航运市场,威胁美国供应链安全,正式发布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最终措施,其核心内容包括:一是增加港口服务费。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中资或中方运营船舶按净吨位分阶段征收费用(初始50美元/净吨,2028年升至140美元/净吨),对中国建造但非中资运营船舶按净吨或集装箱数收费(最高250美元/箱);豁免范围包括北美短途航线(<2000海里)、空载船舶及美国政府货物。二是设定LNG运输限制。自2028年起,美国出口LNG中1%须由美籍船舶承运,2031年提升至5%,2047年达15%;中国建造的LNG船可豁免费用,但需遵守承运比例要求。三是加征配套关税。对含中国部件的船岸起重机(STS)加征100%关税,叠加现有税率后最高达270%;中国原产集装箱关税提至20%-100%。
5月15日,美国港务局协会(AAPA)在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对中国制造的船岸起重机(STS)加征100%关税将导致美港口设备更新延迟5年,造成66.8亿美元经济损失。洛杉矶港CEO吉恩·塞罗卡表示,若豁免短途运输,物流业或损失25%岗位。与此同时,国际航运公会(ICS)警告,关税可能推高全球运费20%,迫使航运公司转向东南亚港口,削弱美国的出口竞争力。
目前,中国船东协会在向USTR提交的最新正式书面评论中驳斥美国的指控。中国船东协会强调,美国对中国集装箱、多式联运拖车、起重机及其他货物装卸设备的301调查结论不成立,这些设备为美国港口运营效率提升、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做出了重要贡献,美方声称中国制造的岸吊设备存在网络安全风险,缺乏任何确凿证据。中国船东协会强烈反对美方依据301调查采取的拟议行动,呼吁美方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停止加征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以免破坏全球航运供应链和国际贸易秩序。
【原文出处:inShipping Law News】
10. 美国:USTR五月听证会聚焦加征关税,驳回业界反对
2025年5月20日获悉,当地时间5月19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举行公开听证会,讨论内容聚焦两项加征关税提议:一是对船岸起重机(STS)征收100%关税;二是对集装箱、底盘及底盘零部件等货物装卸设备征收20%至100%的关税。
美国政府小组由USTR、小企业管理局及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农业部、国务院、财政部、国土安全部和劳工部等代表组成,该小组在听证会中直接驳回了业界代表对两项政策的反对意见——4月17日宣布的对涉华船舶分阶段征收港口费的规定,以及拟对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费用的提案。在听证会上,美国政府小组负责人执意将业界代表的讨论拉回起重机关税议题,称讨论仅限于USTR计划附件V中涵盖的中国制造船岸起重机费用。而航运公司的关切,则存在于附件I(针对中国运营商和船东的港口费用)、附件II(针对中国制造船舶的费用)、附件III(汽车运输船费用)和附件IV(货物优先权规则)中。
美国港务局协会(AAPA)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加里·戴维斯指出,美国港口行业仍对这一关税计划可能带来的影响深感担忧,虽然新版提案相比初稿有所改善,但对进口起重机及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税的举措不能接受。根据AAPA估算,这一系列提议可能令美国港口为此承担高达7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协会虽支持起重机本土化生产目标,但美国国会应先通过税收抵免政策刺激国内产能。他表示,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没有生产STS起重机的生产商,目前中国制造商中集振华(ZMPC)市场占有率超过70%,而其他替代厂商如日本三井E&S以及欧洲的科尼和利勃海尔三家公司所提供的可国际采购的STS起重机产能不足。
世界航运理事会(WSC)作为代表行业利益的主要游说组织,也再次提交反对意见。WSC指出,这一对所有外籍船舶征收费用的举措“远超USTR法定权限”,并批评该政策是“在重建美国商船队道路上的错误一步”,不仅具有追溯性,还可能干扰船公司长期投资部署。WSC特别指出,这种基于“净吨位”的征费方式,对大型、高效率船舶影响最大,也会让那些重金扩建接卸能力的美国港口承压。美国对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统一费用的做法更为“武断”,这类政策对激励本土航运业投资收效甚微。WSC建议,应改为按每辆车征费,对同一船只上的出口车辆实行抵免。
美国休斯顿港首席执行官查理·詹金斯则称,该港已与中国签订八台STS起重机采购合同,预计2026年春季交付,而订购时间早于新关税政策公布数月。若新关税政策实施,这八台起重机将面临高达270%的关税,总额约3.024亿美元,这将对该港投资码头、满足货运需求及就业机会造成毁灭性打击。美国航运商会(CSA)会长凯西·梅特卡夫也表示,拟议中的关税与美中贸易谈判目标背道而驰,对运输工具征收关税等措施适得其反。
【原文出处:inShipping Law News】
11. 美国:知名航运分析师研判,USTR政策调整空间有限
2025年5月26日获悉,知名航运分析师、Vespucci Maritime首席执行官Lars Jensen在5月USTR二轮听证会后指出,尽管业界强烈反对,但政策实质性调整的可能性较低。他预判最终版本可能仅对汽车运输船收费规则等争议条款微调,核心框架(如船舶靠港费、起重机关税)将维持原案。
Jensen警告称,航运公司“极大概率通过新增附加费”将靠港费成本全额转嫁给货主,最终推高美国消费者物价。不过,Jensen也认为,相较初版,二轮提案从集装箱运输角度来看“操作性更强”,但仍有不少“棘手问题”,如针对汽车运输船的部分条款依旧备受争议。如果4月公布的修订案最终仅进行有限微调,Jensen预计,若USTR在2025年6月通过最终方案,政策将在通过后180天,也就是大致10月中旬正式生效。
与此同时,多家航运公司也已开始未雨绸缪,制定规避相关费用的应对计划。达飞财务负责人日前表示,不只是他们自己,“所有航运公司都会做出调整”。据达飞介绍,其目前约670艘船舶中,中国建造的船占比不到一半,公司将通过调整船舶部署与航线安排,来规避因靠美港口而产生的新增费用。
对此,克拉克森证券分析师弗罗德·默克达尔(Frode Mørkedal)在其研究报告中称,以色列班轮运营商Zim在中国建造船舶的暴露程度高于竞争对手,因此新的美国港口费用可能会对Zim产生实质性的财务影响。他指出,Zim“正在评估一系列运营调整,包括将大型船舶的港口挂靠转移至加勒比地区的中转港,并使用4,000标准箱以下的支线船,或执行2,000海里以内的航程,这两者都可免于新收费。”
与此同时,USTR的新规影响已开始显现于新造船市场——打击了对中国建造船舶的需求;也影响了船舶融资市场——引发了对中国租赁融资的担忧,在该模式中,中国的租赁公司实际上是船东。Okeanis Eco Tankers上周宣布,他们已行使对三艘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的购买选择权,从中国的售后回租融资方手中购得这些船只。随后,Okeanis与一家希腊银行签署了一项1.3亿美元的信贷协议,用于为其中两艘VLCC提供再融资。克拉克森证券分析师默克达尔也提到了中国租赁问题,指出Zim租用的20艘船舶由中国租赁机构拥有。 “在受英国法律管辖的典型定期租船合同中,承租人需承担港口相关费用。但如果这些费用使租船在经济上变得负担过重,Zim可能会根据‘繁重’或‘落空’条款寻求救济。” “此类索赔是否成功将取决于租船合同的具体条款,以及费用对船舶商业可行性的影响程度。”默克达尔表示。
【原文出处:U.S. Chamber of Commerce网站、劳氏日报】
(四) 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全球贸易投资合作机遇
1. 澳大利亚:工党压倒性获胜,可再生能源转型或加速
2025年5月7日获悉,可再生经济网报道,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率领执政党工党赢得2025年联邦选举,实现连任。工党在澳大利亚大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意味着联邦政府现在有明确的授权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反对党核能愿景被拒绝,反对党领袖达顿丢掉议席,影阁能源部长泰德·奥布莱恩也差点丢掉议席。
澳将主办2026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并需要提交其2035年的减排目标。工党是满足于为了执政而执政,还是希望留下持久的政治遗产,其很可能还有六年的时间来真正有所作为。挑战依然存在,能源和气候部长克里斯·鲍恩和工党团队需要思考如何以最佳、最公平的方式实现绿色能源转型的第二阶段,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阶段。
澳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占比为40%,目标是到2030年将这一比例翻一番,达到82%。鲍恩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确保及时、大规模地建设足够的风能和太阳能项目,设备供应、土木工程成本上涨以及确保熟练劳动力方面依然存在困难。
【原文出处:可再生经济网】
2. 西班牙:电力公司Endesa吁改善核能和电网投资框架
2025年5月7日获悉,路透社报道,西班牙电力公司Endesa首席执行官敦促该国决策者重新审视核电厂的税负,并提高电网投资的回报。
4月28日,伊比利亚半岛的大规模停电事件再次引发了关于到2035年逐步淘汰西班牙所有核反应堆计划的争论,以及投资电网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太阳能和风能输出的必要性。5月6日,核能游说团体要求政策制定者降低税收,称目前的税收政策使核电站无法在市场上竞争。
Endesa首席执行官Jose Bogas表示,西班牙需要一个强大而有弹性的电网。他说:“多样化和有竞争力的发电组合也至关重要。为此目的,有必要审查核电的税收,以确保其经济可行性,以便在未来几年提供安全的供应。”
Endesa公司还表示,随着电力需求显示出稳定增长的迹象,并网请求激增,需要更高的电网投资回报。电网投资回报率应从目前的5.6%提高到7.5%左右,并必须对企业投资电网的上限进行审查。在此之前,Endesa公司的收益报告显示,其第一季度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92亿欧元翻了一番,达到5.83亿欧元(6.62亿美元),超出预期。
【原文出处:路透社】
3. 芬兰:中芬合资锂电池材料工厂在东南部城市破土动工
2025年5月7日获悉,《联合早报》报道,中国与芬兰合资、芬兰首家锂电池材料工厂在芬兰东南部城市科特卡(Kotka)破土动工,工厂将为欧洲及全球电池制造商生产锂离子电池所需的正极活性材料。
作为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芬兰矿业集团的合资企业,当升科技(芬兰)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工厂的建设和运营。据介绍,芬兰工厂投资约8亿欧元(约11.90亿新元),计划于2027年投产,初期年产能约6万吨,后续还将大规模扩产。
芬兰经济事务部长维莱·吕德曼在开工仪式上指出,该工厂将成为芬兰电池产业战略的基石,亦是中芬两国在探索创新能源解决方案、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等方面合作的范例,并有望在全球工业脱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芬兰矿业集团首席执行官马蒂·希耶塔宁说:“工厂的开工建设是芬兰电池产业价值链发展的重要一步。整个电池行业可以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并带来显著经济增长。”
据介绍,正极活性材料是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y)所需的关键材料,随着交通电动化进程加速,其需求将大幅增长。
【原文出处:《联合早报》】
4. 美国:中国新能源集团公司在加州部署生物反应器
2025年5月7日获悉,雅虎新闻报道,在美上市的中国新能源集团公司宣布,与加拿大艾伯塔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商BioEnergy Solutions Inc.开发的合成气技术生物反应器(一种模块化、集装箱式废物能源转化系统)将实现首次商业部署。
该初始装置拟设于美国加尼福尼亚洲圣华金谷(San Joaquin Valley)一家大型养牛场。根据协议,中国新能源集团公司将成立一家名为合成气生物能源公司(SynGas BioEnergy Corporation)的多数股权商业化实体。中国新能源集团公司将为该子公司提供资金,用于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建设、安装和持续运营。
该生物反应器安装在一个40英尺(约12米)的集装箱内,利用热解技术将牛粪和其他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清洁的热能和生物炭。该紧凑型系统每小时可从2吨牛粪中产生高达1.5兆瓦的电能。生物反应器将放置在靠近垃圾处理场的地方,为所有农业生产活动创建一个微电网。
继首次部署之后,中国新能源集团计划在加州全州范围内部署约2683台生物反应器装置。每年的潜在能源总产量超过3500万兆瓦时——以每千瓦时0.20美元的电价计算,预计年能源收入可达70亿美元。
【原文出处:雅虎新闻】
5. 匈牙利:比亚迪斥资100亿福林设立欧洲中心
2025年5月26日获悉,《联合早报》报道,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计划斥资100亿匈牙利福林在匈牙利设欧洲中心,预计为当地增加2000个就业岗位。
综合路透社和法新社报道,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近日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上述消息。王传福形容,此计划是“推进双方友好合作的一步”。比亚迪计划,首家欧洲电动车制造工厂最迟于今年年底在匈牙利东南部的塞格德城市投入运作,使该企业成为第一家在欧洲制造乘用车的中国企业。
近年来,匈牙利吸引了大批中国投资项目,其中大部分与电池和电动汽车制造领域有关。匈牙利外交部长西亚尔托(Peter Szijjarto)认为,比亚迪的这项投资对匈牙利而言是“质的飞跃”(qualitative leap),为当地增加2000个工作岗位。他补充,其中90%的岗位,尤其是工程方面的工作,将聘请持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工人。
【原文出处:《联合早报》】
6. 哈萨克斯坦:拟疏浚阿克套港提高“中间走廊”运力
2025年5月26日获悉,法广网报道,哈萨克斯坦交通部发言人对法新社称,哈将开始疏浚其主要港口—阿克套港附近里海海域,以提高此连接亚欧的重要运输路线——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又称“中间走廊”)的吞吐能力,该路线允许货物绕过俄罗斯从中国运往欧洲。
俄乌冲突爆发及西方对俄制裁促使欧洲寻找其他途径确保从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进口。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里海、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最后经黑海抵达欧洲。
欧盟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将投资100亿欧元开发这条穿越中亚的路线。世行称,如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预计到2030年货运量将增加两倍,达1100万吨。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是里海最现代化的港口和最主要的过境中转点,维持着哈与里海、黑海及地中海部分国家的联系。阿克套港官员称,里海水位下降“加速”危及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运输能力,如年底前不能完成疏浚工作,海平面继续下降,航行效率将很低。
【原文出处:法广网】
7. 欧盟:下决心大规模升级改造现有电网系统
2025年5月26日获悉,西班牙《经济学家报》报道,4月底发生的停电事故导致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南部大片地区断电,迫使欧盟重新审视欧洲电网现代化改造的迫切需要。欧盟一份报告指出,伊比利亚半岛经历的电力中断表明始终拥有一个维护良好、受保护且平衡的电网的重要性,并呼吁立即采取措施增强欧洲大陆电力系统的弹性和韧性。
欧盟指出,当前的电网系统是为集中式、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20世纪发电模式而设计的,并不适用于当前日益依赖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电气化和数字化经济。欧盟超过40%的配电网络已使用超过40年,至2030年电网需投入5840亿欧元进行升级改造。
此次伊比利亚半岛停电事件充分暴露了电网互连规划和容量方面的结构性缺陷,尽管西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在欧洲名列前茅,但其有限的消纳能力和与欧洲大陆其他地区较低的关联度降低了其回旋余地,并增加了断电风险。
【原文出处:西班牙《经济学家报》】
8. 巴西:多家中企近期将对巴投资270亿雷亚尔
2025年5月26日获悉,巴西《圣保罗州报》报道,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期间,中巴两国企业达成系列经贸合作协议。据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统计,中国企业近期将对巴投资270亿雷亚尔,涉及电商、餐饮、半导体、汽车制造、新能源等领域。
主要项目包括:美团将进入巴西外卖市场,未来5年预计向巴投资10亿美元;蜜雪冰城也将进入巴西餐饮市场,开设连锁店并进口巴西水果,预计投资32亿雷亚尔;深圳江波龙公司未来两年将投资6.5亿雷亚尔,用于该公司在圣保罗和玛瑙斯半导体工厂的扩产项目;广汽集团将在戈亚斯州建厂,生产两种纯电和一种混电车型,预计投资13亿美元;长城汽车也将增资60亿雷亚尔,用于提高在巴产能,进一步扩大对拉美其他国家的汽车出口。
此外,中广核、远景等中国企业还将在巴投资建设风能、太阳能、绿氢等新能源项目,相关投资合计约80亿雷亚尔。
【原文出处:巴西《圣保罗州报》】
(五) 研究分析
1. 《金融评论报》:中韩电池之争从电动汽车延伸至电网储能
近日,《金融评论报》报道,全球可再生能源和数据中心需求的激增,推动了电池用于电网储能的繁荣,为主导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的中国和韩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开辟了新的战线。
根据电池咨询公司Rho Motion的数据,储能系统(ESS)在全球电池市场的占比已从2020年的5%增长至20%。到2030年,全球电池储能容量将从去年的340千兆瓦时增长一倍以上,相当于760万辆电动汽车电池的总容量。受中国国内需求激增的推动,中国电池占全球储能系统容量的近90%,其中美国市场份额超过80%,欧洲市场份额超过75%。但中国电池公司被特朗普课以重税,给试图在美国和欧洲卷土重来的韩国电池公司带来了希望。
Rho Motion的研究主管伊拉·休斯表示,韩国电池制造商曾经引领该行业,因为他们专注于生产高镍电池,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于中国制造商青睐的磷酸铁锂(LFP)电池。但韩国高镍电池发生一系列火灾,加上价格更便宜、性能越来越高的中国替代品的兴起,导致过去十年来电池行业转向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得益于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中国电池出口商有可能承受超过150%的关税。
中国在储能领域的主导地位已引起一些西方政策制定者的不安,尤其是在美国,中国的电池系统已被禁止用于军事设施。这给韩国企业带来了希望,他们正在建设新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改造部分高镍生产线,甚至将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线转换为生产储能电池。
【原文出处:《金融评论报》】
2. 彭博新能源财经:全球光伏产能过剩将持续至2027年
近日,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 BNEF)发布的《2025年能源转型供应链报告》显示,尽管全球经济体正积极推进清洁技术本地化(onshoring)与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中国依然在全球清洁技术制造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全球清洁技术工厂投资中,中国占比高达约76%,投资重点集中在太阳能组件、风力涡轮机和储能电池领域。
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在本土的投资规模是全球其他国家总和的5倍。除氢气电解槽外,中国在报告涵盖的所有关键领域的制造能力中均掌握了超过70%的全球产能。单在太阳能领域,2024年中国已占据全球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的80%以上。
报告称,2024年成为太阳能行业的转折点,全球大规模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大幅下滑,制造商利润空间受到严重压缩。中国五大太阳能企业的平均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率已从前一年的12.4%跌至2024年的4.7%。这种趋势不仅出现在太阳能领域,也同样影响到了其他清洁技术行业。
BNEF预测,全球产能过剩的状况至少将持续到2027年,尤其是在太阳能和电池制造领域。该报告主要作者、BNEF贸易与供应链负责人Antoine Vagneur-Jones表示:“虽然行业仍在调整中,但可明确的是:产能过剩将长期定义清洁技术供应链。随着价格进一步下跌,新兴市场将迅速扩大对能源转型产品的进口。”
尽管政治与金融风险存在,报告认为中国仍将是全球清洁技术投资的主要目的地,这也将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问题。
尽管美国正通过巨额补贴引导清洁技术发展,预计其补贴规模到2032年将达169万亿美元,超过其他国家总和。但报告预测,新一轮针对中国材料的“特朗普式关税”可能放缓美国的产业推进速度。此外,政治不确定性可能威胁到美国多领域价值达1100亿美元的拟建制造项目,包括影响上届政府《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提供的补助资金。
相比之下,欧盟的清洁技术补贴总额仅为325亿美元,这一较低的扶持力度已经影响了本土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光伏行业,多家标杆企业被迫缩减业务甚至面临破产。
【原文出处:彭博新能源财经】
3. 《金融评论报》:中韩电池之争从电动汽车延伸至电网储能
近日,《金融评论报》报道,全球可再生能源和数据中心需求的激增,推动了电池用于电网储能的繁荣,为主导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的中国和韩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开辟了新的战线。
根据电池咨询公司Rho Motion的数据,储能系统(ESS)在全球电池市场的占比已从2020年的5%增长至20%。到2030年,全球电池储能容量将从去年的340千兆瓦时增长一倍以上,相当于760万辆电动汽车电池的总容量。受中国国内需求激增的推动,中国电池占全球储能系统容量的近90%,其中美国市场份额超过80%,欧洲市场份额超过75%。但中国电池公司被特朗普课以重税,给试图在美国和欧洲卷土重来的韩国电池公司带来了希望。
Rho Motion的研究主管伊拉·休斯表示,韩国电池制造商曾经引领该行业,因为他们专注于生产高镍电池,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于中国制造商青睐的磷酸铁锂(LFP)电池。但韩国高镍电池发生一系列火灾,加上价格更便宜、性能越来越高的中国替代品的兴起,导致过去十年来电池行业转向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得益于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中国电池出口商有可能承受超过150%的关税。
中国在储能领域的主导地位已引起一些西方政策制定者的不安,尤其是在美国,中国的电池系统已被禁止用于军事设施。这给韩国企业带来了希望,他们正在建设新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改造部分高镍生产线,甚至将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线转换为生产储能电池。
【原文出处:《金融评论报》】
4. 彭博新能源财经:全球光伏产能过剩将持续至2027年
近日,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 BNEF)发布的《2025年能源转型供应链报告》显示,尽管全球经济体正积极推进清洁技术本地化(onshoring)与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中国依然在全球清洁技术制造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全球清洁技术工厂投资中,中国占比高达约76%,投资重点集中在太阳能组件、风力涡轮机和储能电池领域。
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在本土的投资规模是全球其他国家总和的5倍。除氢气电解槽外,中国在报告涵盖的所有关键领域的制造能力中均掌握了超过70%的全球产能。单在太阳能领域,2024年中国已占据全球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的80%以上。
报告称,2024年成为太阳能行业的转折点,全球大规模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大幅下滑,制造商利润空间受到严重压缩。中国五大太阳能企业的平均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率已从前一年的12.4%跌至2024年的4.7%。这种趋势不仅出现在太阳能领域,也同样影响到了其他清洁技术行业。
BNEF预测,全球产能过剩的状况至少将持续到2027年,尤其是在太阳能和电池制造领域。该报告主要作者、BNEF贸易与供应链负责人Antoine Vagneur-Jones表示:“虽然行业仍在调整中,但可明确的是:产能过剩将长期定义清洁技术供应链。随着价格进一步下跌,新兴市场将迅速扩大对能源转型产品的进口。”
尽管政治与金融风险存在,报告认为中国仍将是全球清洁技术投资的主要目的地,这也将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问题。
尽管美国正通过巨额补贴引导清洁技术发展,预计其补贴规模到2032年将达169万亿美元,超过其他国家总和。但报告预测,新一轮针对中国材料的“特朗普式关税”可能放缓美国的产业推进速度。此外,政治不确定性可能威胁到美国多领域价值达1100亿美元的拟建制造项目,包括影响上届政府《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提供的补助资金。
相比之下,欧盟的清洁技术补贴总额仅为325亿美元,这一较低的扶持力度已经影响了本土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光伏行业,多家标杆企业被迫缩减业务甚至面临破产。
【原文出处:彭博新能源财经】
5. 安联: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重塑海运风险格局
近日,安联商业保险(Allianz Commercial)发布的《2025年安全与航运报告》称,全球航运业正应对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与经济不确定性,尽管长期海事安全趋势持续改善。该报告指出,船东与保险公司面临不断扩大的运营挑战清单,包括地区冲突、制裁与供应链重组。这些挑战与船舶安全相关风险(如火灾和货物误申报)以及船队老化和贸易动态变化等结构性问题相互叠加。
安联认为,冲突与经济割裂的背景正重塑全球航运的风险敞口。持续紧张局势伴随着船舶遇袭、扣押、制裁执行及海底电缆损坏等事件频发。保护主义抬头的后果也日益显现,关税和贸易限制的增加正影响全球航运通道——约90%的国际贸易通过海运完成。 尽管保险公司报告显示海事安全性有所提升(尤其在船舶全损方面),但碰撞与搁浅等传统风险依然存在。2024年全球共记录27起大型船舶全损事故,创历史新低(1990年代年均超200起,2023年为35起)。 "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升级,政治风险与冲突作为海事损失潜在诱因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安联商业保险全球海事风险咨询主管拉胡尔·卡纳船长表示。他指出,尽管缓解传统风险的成效显著,新兴威胁可能抵消这些成果。
中美贸易关系同样推动着格局变化。关税税率在临时下调90天前曾高达145%,此举改变了全球航运量。截至四月中旬,约18%的全球海运贸易受到关税影响(三月初仅为4%)。在所谓"解放日"公告发布后的数日内,贸易量出现下滑,预示跨境物流可能面临波动。 另一项新出现的担忧是"影子船队"的扩张。安联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约17%的油轮船队在此类模式下运营,仅运输俄罗斯石油的船只就达约600艘。行业估计"影子船队"油轮总数在600至1400艘之间,可能占全球原油油轮船队的20%。这些船舶通常在国际监管范围外运作,往往缺乏适当维护、监督或保险。 "尽管近期制裁使此类船舶贸易难度增加,但影子船队仍对海事安全与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安联商业保险全球船舶险产品负责人贾斯特斯·海因里希强调。他指出,影子船队漏油事故的清理成本可能高达16亿美元。
目前,中方在应对USTR行动方面采取多层次、多维度的策略,包括政府层面的外交抗议和法律应对准备,以及企业层面的市场调整和供应链优化策略。其中,中远海运(COSCO Shipping)及其海运联盟已采取的公开行动或措施,主要包括开始或计划对往返美国港口的航线进行调整,包括取消航次、削减运力或考虑重新部署船队,以应对美国新政策带来的运营和成本压力。分析指出,不同中方行为体的策略的行动效果与可行性,可从多角度探讨抗议、延缓、阻挠、改变或巧妙规避USTR后续计划,包括研究美国政策漏洞、影响政策制定、对美法律诉讼、对美政策豁免、对美供应链调整等,以最大化抗议效果、延缓措施实施、寻求改变并规避负面影响。
【原文出处:insurancebusinessmag.com】
来源:宁波贸促之窗
(信息来源:新华网、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慈溪市贸促会、宁波市皮革行业协会、宁波市纺织行业协会、宁波市服装协会等)